河西走廊明朝历史,河西走廊 明朝

kodinid 5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西走廊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河西走廊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莫高窟何时封的?
  2. 八大关的历史故事?
  3. 河西走廊在明代时期的地位是怎样的?

明朝莫高窟何时封的?

不是明朝,从元朝开始就已经封闭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河西走廊明朝历史,河西走廊 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

八大关历史故事

朱元璋在大修长城的同时,分封藩王御边戍敌。

长城八大关自东向西依次是山海关、紫荆关、居庸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河西走廊明朝历史,河西走廊 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设关,因其背负燕山,西临渤海,故名山海关。

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河西走廊明朝历史,河西走廊 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八大关是首批中国历文化名街,也是青岛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该市市南区海滨,西到第一海滨浴场,东到第三海滨浴场。该地区包括超过8条以“关”命名的街道,其间布满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此处与通常的中国城市风貌大异其趣,到处是大片的草坪,行人稀少。此区的居民中有不少是退休的党政军官员。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

河西走廊在明代时期的地位是怎样的?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是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是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明代甘肃镇地跨河西走廊,下辖十二卫三所,其“界在羌番、回虏之间”,三面临敌,非常难守。明代创新性的在河西建置卫所,屯驻重兵防守。但从洪武末开始,卫所制度逐渐衰落。在边政败坏,管理不善,军屯破坏和河西走廊周边局势变动等内忧外患之下,河西驻军数量总体上持续减少。河西驻军数量的演变可以说是明朝国力变化的一个缩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西走廊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西走廊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河西 河西走廊 八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