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灭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灭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讲了什么?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主要讲的是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总之可以归类于兴盛与衰亡。
一是隋文帝的大一统,结束了两晋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中国迈向了统一,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二是隋炀帝大兴土木,好高骛远,大好喜功,导致国家硝烟四起,最后走向灭亡,自己也客死于它乡。
总之一兴一衰,道尽了历史的变化无常,也显示了顺之则昌、逆之则完,亘古不变的历史潮流。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上提到的各个王朝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公元前:2070——1600,商 1046——771西周 770——476 春秋475——221战国221——207秦202——公元9年注:往后都是公元后25——220东汉220——280三国266——316 西晋 317——420东晋581——619 隋朝618——907唐朝这是以前我上初中的时候背的,不知与现在的教材是否有冲突。希望可以帮到你
隋朝灭亡背景?
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炀帝暴政和农民大起义,而不是开通大运河和部将反叛。隋末农民起义间接推翻隋的统治。
炀帝的政治抱负太大,他太想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业,所以他连年征战和大兴土木,使隋朝的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人民起义, 最终导致灭亡。
1、隋朝成立之前,国家四分五裂已经有了三四百年,民众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乡土情结,隋朝国家根基不稳;
2、国家统一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们不满;
3、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
4、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让朝廷官员不满;
5、各地人民起义的打击;
6、原来南朝通知地区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
7、隋炀帝大败契丹,横征高丽,战争频繁,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
秦朝14年,隋朝38年,大一统后为何快速灭亡?
问得好,没有对历史有所思考的人,不会这样来提问,很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
秦亡于公元前206年、隋兴于581年,相隔近八百年的两个朝代,但他们之间,确实有几个共同点。
一、秦与隋,都来自于累世贵胄,是身后一个庞大家族世系,稳步发展徐徐积累实力后,迎来的一次总爆发,从而在不长时间内,摧枯拉朽地实现了天下一统。嬴政从王到皇,用了十六年、杨坚四十岁就接受禅让,建立了隋朝。
可以说,比起其他王朝,秦与隋获得政权的道路,走得是相对比较顺利的,至少是不过分艰难。这令两位开国者,嬴政和杨坚,对潜在的颠覆势力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轻视。
二、另一个共同点,嬴政和杨坚雄才伟略,完成统一时,都正当盛年,进取心强烈。对治下这个大一统帝国的未来,他们都有非常伟大的构想与具体实施方略。
如秦的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连接六国长城,平南诏。如隋的兴办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全国人口达到七百万户。
这些雄伟蓝图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大幅度进步。西方人把他们两位推举为中华文明最佳两位帝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帝国在高速向未知领域拓展。当然不可避免,这些宏大构想的实施,都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绝非一朝可就,也都需要巨大投入,长年累月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
三、两位开国者都异常自信,诚然他们也有资格,可当他们的主要精力都侧重于这些巨大的变革上,让帝国在全力飞奔,而不是放在如何清除异己,竭力斩除残存势力,使***日益稳定上(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了江山永固,哪怕降低发展规模与速度,也在所不惜。)自信的人似乎总是这样,锐意进取,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
也许只要他们健在,这都不是问题,但显然两人对本身健康方面,都没能做到未雨绸缪,特别在继承者选择上,都有考虑不周因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灭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灭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