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州明朝水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贵州明朝水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黔西为什么叫水西?
因为,黔西这个名字所指范围太广,整个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地区都属于黔西地区。而水西相对能体现黔西县的历史文化。黔西县古代为罗殿国的辖地,因为处于乌江以西,因此称为“水西”。明朝在此建造了水西城延续到今天。因此,恢复水西的名字更符合黔西的历史文化传统。
为什么黔西县要改为“水西市”而不是“黔西市”呢?首先,黔西这个名字的所指范围太广,整个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地区都属于黔西地区。而水西相对能够体现黔西县的历史文化。黔西县古代为罗殿国的辖地,因为处于乌江以西,因此称为“水西”。明朝,水西归顺明朝,明朝在此建造了水西城。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设立了水西宣慰司。清朝初期,水西土司起兵造反被吴三桂平定,随后在水西地区设置了大定、黔西等府。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设立黔西州。民国三年(1914年)降为黔西县,其名称延续到今天。因此,恢复水西的名字更符合黔西的历史文化传统。
因为黔西县古代为罗殿国的辖地,因为处于乌江以西,因此称为“水西”。
2017年开始,毕节市黔西县就正式开始申请撤县设区,该设为水西市。目前黔西县的县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非农业人口比重等各项指标均已到达到撤县设市的要求。黔西位于贵阳市和毕节市的中间地带的乌江北岸,是毕节市通向贵阳的大门,自古为交通和军事要地。由于交通位置重要,地形相对平坦,黔西县也成为了毕节市第一经济强县。目前,没有成功,正在在积极争取争取中。
黔西县古代为罗殿国的辖地,因为处于乌江以西,因此称为“水西”。明朝,水西归顺明朝,明朝在此建造了水西城。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设立了水西宣慰司。清朝初期,水西土司起兵造反被吴三桂平定,随后在水西地区设置了大定、黔西等府。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设立黔西州。民国三年(1914年)降为黔西县,其名称延续到今天。因此,恢复水西的名字更符合黔西的历史文化传统。
陈友谅入黔是哪年?
这个陈友谅,是1381年出任云南兵枪道台、1382年落籍贵州贵筑县的陈亶公二房长孙,在贵州已经传至24代(如果是清初人现在不会下传这么多代),生于明朝永乐初,跨过洪熙等朝,后代特别多,也特别兴旺发迖,现在在贵州后代7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贵阳市、清镇市、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长顺县、紫云县、黔西县、大方县、纳雍县、织金县、镇宁县、纳雍县、织金县、六枝特区、关岭县、镇宁县、普安县、威宁县、赫章县等县市。
其堂兄即陈亶公的长房长孙陈友百(即葬在贵州六龙老蒙山的贵州传说中陈友德,幕碑被破坏后翻修,谭荣璋书法家写为陈友德,遂以陈友德流传下来),比友谅稍微长,是明朝的水西宣尉使司的大员,相当于从三品。
陈友谅军队在1364年左右入黔
据《中国古代史:明清史》载: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顺长江东下攻占太平,于軍前杀徐寿辉,首即帝位,国号汉,并遣使约张士诚夹击朱元璋。朱利用陈志骄意满之弱点,派人诈降,诱陈友谅入龙江,进行伏击,大败友谅軍。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攻破安丰,朱元璋北援安丰。陈友谅得知朱北援安丰消息,遂乘机起大兵围攻洪都(南昌),朱元璋立即回师增援。两軍于鄱阳湖激战三十六日,陈友谅被流失射死,全軍溃败,逃回武昌,友谅子陈理续汉王位。翌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重兵围武昌,陈理出降,汉亡。所以陈友谅军队入黔应在1364年左右,并不是李裕智说的洪武7年,他讲洪武4年明军驻扎贵阳,洪武7年陈友谅军队不可能入黔,否则会被明军搞整。但是陈友谅军队确实在1364年左右入黔。李裕智先生不读历史,乱弹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明朝水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州明朝水西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