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茱萸寺的特点?
茱萸寺位于江苏徐州贾汪区境内,是中国最大的药师佛道场。它坐落在徐州市最高峰大洞山南麓,依傍着古老的不牢河,紧邻鹿楼万亩石榴园。
茱萸寺座落在洞山南麓,三面环山,谷壑清幽。寺庙坐向东南,俯临万亩榴园,左右两泉常流不断。寺院始建于北魏年间,据史志记载,茱萸寺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演法显灵之地,现存的刻于清康熙年间的石碑上,有着“大洞山隐茱萸寺,石榴园居药师佛”的对联。
兴建历史
茱萸寺始建于北魏,兴于隋唐,明代中期最为鼎盛。清末民国,战乱纷生,寺院毁损,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仅见门楼和千年银杏一棵,余则没入荒草之中,2009年寺院重建。
建筑***用仿唐风格。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庄重大方。
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广场、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两侧分别建有接引、伽蓝、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六个偏殿,以及方丈院、僧房、斋堂、展厅等。各殿分别供奉一佛二***、东方三圣、西方三圣、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佛像精选紫铜、香樟木、汉白玉、生漆脱胎等上乘材料,由中国美院专家设计,雕塑、彩绘工艺精良,法相金身庄严慈祥。所有殿堂以木质廊道连接,整个寺院浑然一体。
建筑特点
三大主殿***用重檐歇山顶结构,殿堂巍峨矗立,鸱吻翘起,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体现一种雍容庄重、气度不凡,展示了大唐建筑的艺术风***。其它偏殿***用单檐歇山顶,鸱吻、斗拱、抱柱,唐风浓郁,流曲廊道与殿堂连结,辅之精美的园林景观,使殿、廊、檐、阶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成为参禅修行的绝佳处所。
《隋书》为何要设《隐逸传》?
《隋书》在《隐逸传》的开篇就阐明了对隐逸之士的态度及看法:自从开始有文字起,已历经百代君王,其间无论是盛世还是衰世,没有哪个朝代是没有隐逸之士的。所以,《易经》上说:“遁世无闷”(《易.乾》),意思是说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又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蛊》),也是指不任官职,自由自在。《诗经》上又说:“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诗经.小雅.白驹》)。《礼记》上说:“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也是说儒士中也有对上不在天子朝中任职,对下不事奉王侯的人。《论语》中也说:“举逸民,天下之人归心焉”,意指那些遁世隐逸之人,天下人心都归向他们。这些话虽然出处各不相同,语言也有差异,但说的隐逸行为也是君子之道。
传说隐逸之风自洪崖(传说中隐居山中的仙人)开始;尧帝之时,许由在箕山树立了隐居不仕的节操;秦末汉初之时,被称为商山四皓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居在商山,高祖召而不应;到了魏晋以后,这种隐逸的风尚越传越广,越来越被世人所崇尚。在隐士之中大隐之人视天下为轻,把万物看得都不重要,小隐之人则安于贫苦卑微的现状,在困苦中保持自己的气节。有的与世同尘,随波逐流;有的背离世俗,独来独往,赏玩鱼鸟,抚琴读书,吃捡来的谷粒,穿动物毛皮做的衣服,喝山泉之水,在松柏之下休憩。放情于宇宙之外,而在自己的胸怀思想中得到满足。他们都以独善其身为乐,很少有人急切地去追求兼济天下。他们虽然没有弘扬自己的思想主张,但也没有什么可以夺走他们的志节。虽然他们没有宰辅君主之功,但始终都保持着贤德坚定的节操。他们的品德操守足以激励懦夫立志,平息社会上那贪婪竞逐的风气。因而那些苟且之人是决不能与这些隐士相提并论的。这就是所说的“无用以为用,无为而无不为”呀!所以《隋书》记录下这些隐逸之士,列举了他们的事迹,作成《隐逸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意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