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朝鲜和唐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朝鲜和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与新罗的交往概况?
选自2006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第79页。
隋唐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都有来往。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的往来更加频繁。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唐朝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什么影响?
我觉得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正统的当属政治经济方面、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文化艺术生活得以丰富,建筑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第一,政治思想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日本的”起始于学习唐朝的政治思想、经济制度。当时日本的圣德太子推行政治改革,彻底学习中国化,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当时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儒家和佛教为核心的,后来取代了日本之前的事性制度,日本并按照中国的制度设置了官位十二节制。这件事情史称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增强了国力也促使日本更大程度地学习中国的制度。
第二,传统文化礼乐艺术方面的影响。在唐朝时期中两国交往频繁,唐朝女子的服饰与妆容都传播到了日本,为日本女子所模仿。比如说娥眉,唐朝女大女性特有的美丽之处,在那段时间,也有很多日本女子画峨眉。在日本出现了受唐朝文化影响的白凤文化,后又出现了天平文化,这些时期的文化时期的出现都极大的收到了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而且形成了包含佛教在内的那种贵族文化。
第三,建筑方面的影响。在日本迁都奈良后,日本根据唐都长安建造了平城京,他们的城市建设是完完全全搬照长安的,连街道的宽度和排列都是和长安的一模一样,甚至连一些名称都是有一模一样的。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对唐称臣,三韩一通是初唐***间接帮助新罗实现的,以新罗的国力人力实难完成,新罗的最高领导只能称王,需要得到唐朝***的认可,新罗王即位,唐朝皇帝会派使册封,唐与新罗的关系与吐蕃的关系完全一样,不同的是现在西藏是中央***的了,朝鲜半岛未纳入帝国版图 呵呵 一个弱者想生存必然寻求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也就是相当的强者,以保存既得利益的存在和延续,中亚各国和新罗对大唐如此,当今世界小国对美国亦然
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怎样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局势是如何结束的?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一支少数民族扶余族的一支在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史称高句丽,后来高句丽又逐步吞并原汉四郡的全部地盘,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是屡屡遭到中原王朝的挫败。而扶余人的另外一支则继续南下,强占了原属三韩地盘的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百济国,朝鲜族的祖先三韩人只得退居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后来形成新罗这个国家,韩国的历史称之为“前三国时代”,然而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国家并非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高句丽应该是归属于中华史的,百济的上层也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新罗人是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民族。
高句丽
后来黄巾起义开启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在这四百年里,一个一个的国家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而地处偏僻的高句丽也在史书上露了一把脸,北魏伐北燕,北燕国主冯弘逃入高句丽,后来北魏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句丽就把冯弘全家都处死了。而更偏的百济甚至接受过南朝宋的“镇东大将军”的册封。
隋文帝结束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繁华。为了解决东北高句丽频繁寇边问题,隋文帝曾派大军出征高句丽,然而因为道路和天气的原因,未战先败,损失不小,只好暂时隐忍。大业七年,杨广为了彻底结束高句丽割据东北一隅的局面,开始准备东征,大业八年二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因指挥失误,隋军惨败而归,正是这次惨败,使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争的漩涡,而固执的杨广却不顾国内形势,又接连发起第二次,第三次东征,勉强得到了面子上的胜利,然而面子有了,王朝却丢了,大隋也像结束了大乱世的秦帝国一样,二世而亡。三次东征高句丽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地方割据,反而把中央也丢了。
接替了大隋的***帝国同样也要结束高句丽的地方割据问题,李世民甚至说过这样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而后来征高句丽的诏令一下,便有数以千计自愿以私装从军的志愿者要求参军报国,这些人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可见中原汉人对以往惨败于高句丽的国恨家仇绝不会轻易忘记。高句丽曾经把征辽战死的隋军尸骨筑成一座京观,李世民即位之后,特意命人毁掉京观,收敛尸骨。
在***君臣的心中,高句丽所占的汉四郡是“旧中国之所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所以,从贞观十九年开始,共三次东征高句丽,和杨广一样,李世民也是御驾亲征,不过可惜的是和杨广一样,李世民同样也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甚至在其驾崩前,李世民还在筹划着再次东征高句丽。李治即位后,吸取了[_a***_],联合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新罗国,先灭掉了比较弱小的百济,然后先后发大军50万,征战数年,最终攻克平壤,彻底灭亡高句丽,并在高句丽和百济旧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护府,之后新罗又想挑战***权威,李治又派兵讨伐新罗,通过六年的战争,又将新罗变成了***的附属国,至此,可以说中原王朝第一次彻底征服了朝鲜半岛。
安史之乱将***带进了黑暗,新罗也乘机开始扩张,占据了朝鲜半岛近三分之二的领土,这也是朝鲜半岛第一次出现大一统的国家,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再次分裂,经过几十年的混战,王建再次统一朝鲜,建立高丽王国,此时中原大地已经来到了宋辽对峙的时期,由于中心在和北宋的对峙上,辽国并未把高丽放在心上,致使高丽逐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后来金代辽,灭北宋,高丽及时对金称臣,由于重心同样在对宋的对峙上,金国也是对高丽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
高丽
后来蒙古兴起,无敌于天下,多少国家在蒙古铁骑下亡国灭种,高丽虽然没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但国家独立没有了,国土基本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蒙古军队和红巾军打的你死我活,高丽乘此机会收复被元朝占领的土地,并且还向北扩张了不少。
大明建立后,高丽大将李成桂审时度势,停止了向北的扩张,反而回师兵变,推翻了王氏高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建国之后,李成桂主动向明朝称臣,请求大明天子赐名和册封,太祖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亲自赐名“朝鲜”并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国王,自此之后朝鲜国王即位,必须由中国皇帝册封,否则便视为僭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朝鲜和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朝鲜和唐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