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统治历史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的统治历史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比附立法的意义?
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意义:明初的经济立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经济的繁荣;为之后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本朝后续的经济政策拟定了框架、构建了基本的思路。
是封建社会首创的立法项目,开了中国经济立法的先例。
朱元璋祖制的目的?
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朱元璋留下来的祖训是《皇明祖训》,这是一条告诫后世子孙的规定,如果有臣子乱政,亲王有权力拨乱反正。正是因为朱元璋留下的这条训诫,给了朱棣机会,间接的帮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王,自从建立了明朝以后,朱元璋实行了封藩制度,本来朱元璋的想法是,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出去,让他们对朝廷呈现出一个众星拱月的局势。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他的朱氏王朝可以长长远远的,朱元璋的这种做法是对的,只不过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给了藩王们太大的权力,虽然对于藩王们的势利是有标配的,但其实真正的配置远远的高于标配。
而在这些藩王中,燕王朱棣的实力是最雄厚的,再加上朱棣智勇双全,能力出众,封地被他管理的很不错,但是随着实力的强大,朱棣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朱元璋最中意的继承人朱标去世了以后,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都在蠢蠢欲动,后来朱元璋把皇位留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上位以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实行了削藩制度,并且按照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始,先后废掉了很多藩王。
眼看着就要轮到了燕王朱棣,最后朱棣奋起反击,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而朱棣之所以会以这样的借口发动政变其实也是有理可依的,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经留下了一条训诫,那就是《皇明祖训》。
北平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大家熟悉的应该是民国时期,那时北京叫做北平,是源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设立北***别市,简称北平。
其实,北平这个名字早就有了,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北平一词的由来,“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
西汉时北平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李)广居右北平”。
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这是北平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地区名中。
唐时北平称幽州,辖大约今天平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名称不复存在。
明朝洪武元年,由于朱元璋定都南京,攻克元大都后,朱元璋把元朝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又一次成为北平的名称。
后来明成祖朱棣被封燕王,封地就在北平,靖难之役后,北平作为明朝的都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此为今名之始。
明清两朝皆将北京作为都城,从风水学上来讲,北京城符合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说法。因此,清朝在入关之后承袭了明朝,也把首都选定在了北京。北京一直属于直隶顺天府管辖。北京城内有九门提督,基本上就是管管四九城的治安什么的。
民国由于定都南京,北京复称北平市。民国初,北平城内划分为10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设立市辖区(“自治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
1949年傅作义和平起义,率25万守军投降,1月31日,中国人民***和平进入北平,并于1949年9月27日改称北京市,北平再次走入了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统治历史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统治历史框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