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遵化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遵化历史故事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得长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遵化长城原为燕国所筑,经历代修葺,现存多为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遵化长城为贯穿遵化全境的古长城,东起洪山口,西至清东陵附近,绵延燕山余脉80公里。遵化长城蜿蜒起伏,绵延不断,气势雄伟。在长城南侧,由西向东分布着燕山塔陵、清东陵、古汤泉、上关湖、古大洋遗址、千年古银杏园、鹫峰山、***场的八大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中外游客参观、考察和旅游的好去处。
明朝蓟州镇有何重要性,为何需要戚继光戍守十六年?
蓟州镇与人尽皆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史•戚继光传》记载:“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到底这是一个怎样的镇?需要戚继光这样的名将戍守十六年。
九边重镇地形图
只要了解该镇的地势,你就会明白,戚继光戍守十六年是有其根据的。众所周知,尽管朱元璋将草原民族蒙古族赶到长城以北的地区,但是为了抵御其对明王朝国土的侵犯,明朝还是大费周章重新修建了万里长城。朱棣定都北京以后,北边疆域的防御工事变得格外重要。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在永乐年间,沿着万里长城,明王朝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予以戍守边疆,以便保得国泰民安。万里长城与九边重镇共同组成了明王朝北边防务系统。九个军事重镇,历史上称之为九边重镇,从西到东分别是: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榆林镇、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蓟州镇、辽东镇。九边重镇中,蓟州镇位于京师东北方,是距离京师最为接近的一个镇。所以,蓟州镇既要起到抵御外侮、拱卫京师的作用,又要起到震慑叛贼,维护朝纲作用。这双重作用,使得蓟州镇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边防重镇,所以在兵力上也是超过一般的重镇。
戚继光电视剧剧照
那么,蓟州是何时被设为镇的呢?《明史》记载“ 蓟之称镇,自【嘉靖】二十七年始。”但是,其设为镇的具体时间,仍然有所争议。明朝设镇并不是儿戏,需要文武大臣齐在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镇。当然,武将已在则可以视之为镇已初成。但是真正的落成则需要文官也进驻该镇。因为明朝重文轻武,武官要服从文官的领导。名大如戚继光也是因为得到了文官领导的赏识才有所成就。所以,蓟州镇真正得到设立的时间大概是永乐二年。根据《四镇三关志》卷一《建置考蓟 镇建置》的记载:“永乐二年设总兵官,驻寺子谷,镇守边关,遂为蓟镇云。” 此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武阶》载:“永乐二年设总兵官,或侯或伯充任,今用都督佥事或同知一员镇守。隆庆三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仍旧镇守。”
戚继光
以上就是蓟州镇的由来和作用。
众所周知,北京是明朝首都,而蓟州则是北京的门户,当然需要重兵把守。
多少年来,一直就有人鼓吹明朝定都北京,是为历史上天子守门户的典范,体现了明朝皇室保家卫国为民守疆的决心。事实上明朝之所以定都北京,很大原因是因为朱棣的皇帝职务名不正言不顺,极其害怕会成为下一个朱允炆,而北京是他经营多年的老根据地,定都于此占了地利之便,心里面多少有些底气。
其实定都北京有诸多不便:第一粮食不够吃,必须通过京杭大运河转运,而转运费用相当昂贵,每转运到京一斤粮食需要支付一斤粮食作为费用,费用比1:1;第二为了保持庞大***机构运转,必须在京建造大量官舍和办公地点,造成极大浪费;第三为了拱卫京师安全需调集大批军队驻守,另需要在北京与大漠之间构筑数道防御工事,劳神费力;第四由于北京位于整个明朝疆域的东北边陲,与西北西南边陲相距甚远,从而弱化了对西北西南大片国土的管理,事实证明,西北西南地区一直都是明朝内患重灾区。
***设明朝不是定都于北京,或许也不至于将大好江山葬送于满清之手。明朝曾经有一次更正机会,朱祁镇被俘后朱祁钰监国,面对也先的咄咄逼人,当时很多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但遭到于谦极力反对,后来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被捧为民族英雄,但却无法阻挡漠北民族的强势崛起,反而因为残元势利的崩溃给满清的强大创造了绝佳机遇。
其实定都南京也非上上之选,从加强统治方面来看定都西安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定都西安也将面临粮食不够吃的尴尬局面。受气候的影响,八百里秦川早在唐朝时就已经丧失了天下粮仓的地位,武则天统治时就经常“就食于洛阳”。但明朝时,小冰河期已经接近尾声,湿暖气候渐渐西移,如果明朝***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以陕西一隅养活整个明朝统治机构应该绰绰有余。
再就是定都杭州或者广州。南宋时江南之地已经发展成为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定都江南既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又能继续加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没有兵临城下之危机。
或者可以定都伊利,民国时曾有人提过此议,在此不再细说,请读者自行百度。
明末的“吴桥兵变”与清军入主中原之间有重大关系吗?
首先感谢你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吴桥兵变对清军入主中原影响还是很大的,但这只是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的步伐,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吴桥兵变的过程
崇祯三年的时候,袁崇焕杀毛文龙,导致皮岛毛文龙旧部哗变投靠了孙元化,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势力,孔有德是其中一名将领。矛盾在这时候已经埋下了。
第二年,皇太极来攻,孙元化命令孔有德支援前线,在经过吴桥的时候,因为天寒地冻,给养不足,士兵们就抢了当地望族王象春家的一只鸡,对,你没看错,真的就只是一只鸡。然后,王家不干了,孔有德就把那名倒霉士兵绑起来游街示众。这下,士兵们又不干了,一拥而上把王家的一名家仆打死了。王家吃不下这口气,到处告发,而孔有德的士兵们也很愤怒,孔有德两面为难,索性起兵造反,打回登州,活捉了他的上级孙元化。后来,在官兵的不断打击下,孔有德走投无路,就渡海投降了皇太极。
吴桥兵变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吴桥兵变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三点:
- 削弱了明朝的力量。明朝为了平息孔有德叛乱,调动了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虽然打赢了,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削弱了边防力量,加剧了财政危机。
- 增强了后金的力量。孔有德投降的时候,还有一万多的部队,都是精锐。更重要的是,当时后金生产比较落后,像舰队、红衣大炮什么的都没有,而孔有德为他们带去了这些,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实力。
- 导致大凌河之战失利。孔有德本来是去大凌河支援祖大寿的,结果半路上叛乱了,还牵制了其他的增援部队,导致大凌河之战明军失利,关外的明军元气大伤,后金队伍士气大涨。
最后顺便说一下孔有德,这位民族败类后来被南明军队打败,***于桂林。
明清[_a***_]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大凌河之战:最能打的关宁铁骑主将祖大寿被围在大凌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急时刻最大的一股援军却在半路上哗变,并且辗转投降了后金,于是关宁防线无力回天。
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祖大寿被皇太极围在大凌河,已经饿得杀光了战马开始“炊骨析骸,古所未闻”,但是仍然望眼欲穿地盼着援兵,任凭后金怎么许以***厚禄也不肯开城投降。
孔有德的八百精锐疾驰到吴桥的时候,已经是又冷又饿——因为救兵如救火,根本就不可能锅碗瓢盆地带上一大堆。眼看着部队已经饿饭,孔有德就命令手下到吴桥集市上***购粮食,可是他并没有受到官军应有的待遇,别说地方官绅牵羊担酒夹道欢迎,就连商人们也纷纷“罢市”——管你去救援谁呢,我知道你买东西会不会压价甚至不给钱?反正是有东西也不卖给你!
吴桥兵变出现在明清易代的关口,是一场十分值得研究的战役。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军事平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之后明清交战的作战方法。于是这支驰援大凌河的精锐明军百战余生的勇士,对着那些紧闭的大门扬起了战刀,奇怪的是王象春本人居然逃过一劫,但是“被天下非议,数难其发,心力交瘁,于次年病故”。这就是明末著名的“吴桥兵变”,而“吴桥兵变”的直接后果,就是明朝花费重金打造的火炮部队尽数倒戈投入后金,明朝唯一优势就此荡然无存,当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崇祯手下已经无兵可用、无炮可发。
而那些在崇祯苦苦哀求下仍然一毛不拔的文官大佬们,在李自成的“拷饷”皮鞭下,拿出了七八千万两白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遵化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遵化历史故事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