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历史看人性,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变化

kodinid 3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2. 你觉得明朝的庚戌之变究竟是谁之过?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正史看么?可信度有多少?

先说结论,不是正史,也不能当成正史看。可信度有一部分,但也就是大众科普级别,其中包含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观点。

首先,概念不同。正史的概念主要是指“二十六史”这一类史书,而并非是所有历史书都是正史。

从明朝历史看人性,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变化-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定位不符。在当年明月自己叙述中,他当年写《明朝那些事儿》是翻阅过《明实录》等不少史料的,但在定位上,《明朝那些事儿》是部历史小说,兼有些大众历史科普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一个途径,当成勾起人们对明代历史兴趣的一个引子,但要让它承担历史研究的作用,是与事实不符的,也与它自身的创作初衷和实际定位不符。在爬梳和鉴别史料的过程中,当年明月也有考虑不周、资料搜集不全以及没有及时了解史学最新前沿动态的情况,因而在部分内容的可信度上是要打折扣的。

最后,如果要正式地研究明史,官修史书、笔记小说、各种档案、实录、出土文物以及史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都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但是,研究者还需有较强的史学功底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谢邀!历史是过去的事,而且是一个时空环境下太多太多的事情的组合,谁都说不清楚!

从明朝历史看人性,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变化-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就有了正史与野史的区别。但正史也不全是真实的,野史也不全部是虚***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自己清楚,或者自己也不清楚。

因此,明朝那些事,完全可以当作正史看!

平心而论,这是本好书,我有一套全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确实,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在历史长河里应该是最值得推敲和琢磨的,脉脉温情极少被载入史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里所看不到的真实***。在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感***彩,他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历史带给现代的进步意义,更重要的,他把历史背景的人情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最重要的是作者凭借自己的觉悟悟道了古人当是时的心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至于对于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觉得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比如生辰年月,重大***的时间人物过程结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从明朝历史看人性,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变化-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觉得明朝的庚戌之变究竟是谁之过?

明朝的庚戌之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历史事件。他所发生的历史背景,则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因为大礼仪之争,导致和大臣关系紧张,遂启用严嵩等小人。又求长生不老,躲在深宫数十年不上朝理政,国家大事被严嵩等人把持。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汗率大军犯大同。大同总兵仇鸾重赂俺答汗,请求不要攻击大同,移攻他处。八月,俺答汗遂引兵东去,自古北口入犯,长驱至通州,直抵北京城下。当时时勤王之兵四处云集北京,仇鸾也领兵来到。

明世宗拜仇鸾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严嵩如何战守。严篙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因而丁汝夔会意,戒诸将勿轻举。结果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仍由古北口退去。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责。因这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由此看来,仇鸾是导火线,严嵩是主谋,嘉靖皇帝是祸根,三人都难辞其咎。

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查阅了相关史料,要将“庚戌之变”的罪过归结于某一人,这明显有失偏颇。问题的根源在于,为何明朝三十万大军抵不住两万蒙古骑兵?这其中有太多的层层欺瞒和上下其手,将领们有直接责任,内阁和皇帝则有领导责任。

在具体分析之前,还是先说说“庚戌之变”指的是什么。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明朝发生了一件极其耻辱的事——鞑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亲率两万骑兵南下,绕过大同,直逼京师近郊。据史料记载,北直隶地区此时驻扎有三十万大军,却迟迟不敢应战,任由鞑靼大军在城外自行焚掠八日,得到明朝通贡的承诺后才肯离去,史称“庚戌之变”。

▲明代鞑靼势力范围图

很多读者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何三十万大军会惧怕这区区两万骑兵呢?说起来,主要是因为当时北直隶地区的三十万大军不过是账面数字,实际上只有五万人,面对蒙古的两万精兵强将,这五万步兵实在有些不够看的。何况当时明朝军队实力大大衰减,远不如明朝初期之时。

这种耻辱局面和洪武年间的状况实在是反差强烈。明朝初期,蒙元残余势力并不甘心接受失败,所以常常骚扰明朝边境,明朝为此多次派出名将北伐,如徐达、蓝玉等人都曾与蒙古军队交战数次。但是从明朝正统年间(朱祁镇复辟时期年号)以后,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攻守之势就陡然生变,明朝再也无力北伐,而蒙古军队则开始南下反攻,也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今人扮演的蒙古骑兵

滑稽的是,明朝号称拥有200多万军队,并且由于京师地位异常重要,所以整个北直隶地区的驻军也超过了30万,可惜这不过是纸上的数字罢了。大家都知道,明朝军队分为边塞军和卫所军两大部分,在历经几代沿袭之后,卫所军已经和普通农民无异,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边塞军则面临着严重的冒名吃空额问题,一个编制有三千人的军队,实际可用兵力可能只有一千余人。这样的状况非但没能及时遏止,反而还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问题日益加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明朝历史看人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严嵩 庚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