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于哪里

kodinid 3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鼓和现代鼓的区别?
  2. 清代报时鼓用什么计时?

古代鼓和现代鼓的区别?

古代鼓和现代鼓在其构造、用途和演奏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1. 构造:古代鼓通常是由动物皮制成的鼓面和简单的木质鼓框组成。而现代鼓则由金属、塑料或合成材料制成的鼓面和金属或木质的鼓框构成。

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于哪里-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音色:古代鼓因为使用动物皮作为鼓面,其音色相对较为低沉和厚实。而现代鼓由于鼓面材质和鼓框结构的不同,可以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音色。现代鼓通过调节鼓面的紧度和使用不同的鼓棍,可以调整鼓的音色和音量。

3. 用途:古代鼓在古代社会中广泛用于军事、宗教和庆典等活动中,常常用来传递信号、指挥士兵或伴奏。而现代鼓在乐队、演奏会和录音室等现代音乐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演奏方式:古代鼓多为手动敲击,演奏者常用手或某种简单的棍子击打鼓面。而现代鼓大多使用鼓槌或鼓棍等演奏工具,演奏者通过手脚的配合,以及各种演奏技巧和花样,产生复杂的鼓点和节奏。

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于哪里-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能上不一样了。

古代,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

1、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古代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说,古代帝王的仪仗队用鼓多达120面。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

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于哪里-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清代报时鼓用什么计时?

清代乾隆之前的击鼓后敲钟报时方法较为繁复,乾隆后将其简化为只在夜里报两次更,每晚定更时分(即一更,19点-21点)和亮更时分(即五更,3点-5点)先击鼓后撞钟。

定更时钟声响起,守城门军兵关城门,阻断城里与城外的交通;亮更时钟声响起开城门,通衢开市,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共108下。”

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侯(古人把五天称为一侯,六侯为一月,一年七十二侯),这些数字相加为108。

在元、明、清三朝,钟楼,鼓楼都是作为古都的报时中心。每日始于暮鼓,止于晨钟。文武百官上朝以及老百姓的生活作息都是以此为依据的。

也许你会问了钟楼和鼓楼是如何报时的呢?这要从中国古代计时方式说起。按照古时候的习惯,一夜被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19点称为定更,又称起更,21点称为二更,23点称为三更,我们老百姓说的三更半夜指的就是这个时辰。1点称为四更。3点称为五更。5点成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钟楼和鼓楼是专门负责定更、报时,每到定更就先击鼓,后撞钟,向老百姓说明该到睡觉的时间了。从二更到五更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老百姓们的休息。到了,要亮更的时候则先击鼓后撞钟告诉老百姓们天亮了,该起床了。

击鼓和撞钟也是有定式的,怎样击鼓呢?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俗“紧18,慢18,快慢相间共计6次总计108次响。撞钟的方法和击鼓的方法是一样的。

也许你会问了。鼓手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在清朝以前,鼓手们一般是根据铜刻漏计时,然后击鼓定更,钟楼听到鼓声后撞钟报时。在清朝以后,鼓手们则是根据时辰香定时了。这便是古代报时的一个简单流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开市鼓历史来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击鼓 报时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