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历史之明朝,秒懂历史明朝历史***

kodinid 3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秒懂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秒懂历史之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庙号、年号、谥号有什么区别?历史上有哪些武宗?

庙号年号谥号有什么区别?历史上有哪些武宗?

对于我国古代皇帝的称呼,一般来说是与他们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有密切联系。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孝武皇帝是刘彻的谥号、万历则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首创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始创的年号“建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此后年号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一般来说,古代帝王在遇到大事时都会更改年号。到明清朝两个朝代时期,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我们通常用其年号作为当时皇帝的称谓。

秒懂历史之明朝,秒懂历史明朝历史视频-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庙号,是我国古代帝王死后被后代供奉于庙堂时所用的名号,庙号大约起源于商朝。在周朝秦朝这一段时期,庙号曾一度被废止。而后到了汉朝之后有重新恢复了庙号的制度。一般来说,庙号常用字为宗、祖。

谥号,是指在人死之后,后人根据其生平给予其一定文字的概括评价。谥号制度大约起源于西周早中期,秦朝时被废除,西汉时恢复谥号的制度。谥号大致可以分为:具有褒奖意义的上谥、具有贬义批评的下谥以及同情怜悯含义的平谥。除过古代皇帝会有谥号之外,一些有爵位的诸侯、有品级的官员和一些文人隐士也会有谥号。

习惯上,我们在称呼汉朝皇帝时,用的是其谥号;称呼唐宋皇帝用的是庙号;而称呼明清两代皇帝则是用的年号。

秒懂历史之明朝,秒懂历史明朝历史视频-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我们古代庙号为武宗的皇帝,共有三位。分别是唐朝第十六任皇帝的唐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的元武宗以及明朝第十任皇帝的明武宗。

庙号:祭祀用的,通常格式为xx祖、xx宗。

中国人特有的祖先崇拜,人死要入土为安,皇帝的身体埋在【陵】里面,后代要逢年过节拜祭,【陵】往往规模宏大,如果十个八个皇帝陵墓逐一祭祀的话,皇帝要跑断腿了(陵墓至少有足球场那么大,而且往往城东建一个城西一个分布在都城周围),于是把前代皇帝一个个牌位供奉在单独的庙里,一个个宗庙集中在一起,这样皇帝只需要走几个房子就行了,不用满世界跑。

秒懂历史之明朝,秒懂历史明朝历史视频-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少数有功绩的皇帝才有。唐朝以后几乎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人们往往用庙号称呼唐→元的皇帝。

————

谥号:评价皇帝、贵族、少数大臣的一生功过的字,通常格式是xx皇帝、xx公(侯/伯/子/男)、xx皇后、xx太子

比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正式来说是【孝武皇帝】,孝武就是谥号,武字恰好反应了刘彻一生的赫赫武功

因为所有皇帝都有谥号,人们往往用谥号称呼从周到隋的皇帝,唐朝以后由于皇帝权威加深,皇帝谥号加了一堆美好的词汇进去,不再是以前一两个字,所以人们往往用更简短的庙号称呼唐→元的皇帝。

————

中华的千年历史中,一共出过408位皇帝,皇帝的身份至高无上。任何的称呼都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但是,数量实在太多了。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想法,称为二世、三世及至千秋万代,这样虽然好计数,却不容易区分朝代。叫秦二世、秦三世、汉四世、汉五世,虽然能够区分朝代,却不够鲜明,让人难以留下深刻的影响。于是现代人为了便于区分古代的皇帝主要***取有三种叫法:按谥号,按庙号,按年号。

这三种叫法其实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1、谥号是对伟人一生功过是非的总结,一种盖棺定论。任何只要有一定社会影响里的人过世后都会有谥号,并非皇帝独享。就比如晚清名臣曾国藩谥号文正。李鸿章谥号文忠。我们称呼早期皇帝的方式都是使用谥号的。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中间“文、景、武”便是他们的谥号,也是对于他们一生的总结。常常是看到这些皇帝的谥号便能猜到这个皇帝的一生主要成就。比如“恭帝”和“静帝”都是些献土禅让的亡国之君。哀帝则多是命丧他人之手。平帝则是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皇帝

使用这类称呼的皇帝最后都会带个“帝”字。之所以后来不使用谥号称呼皇帝因为唐代以后大行皇帝(对于驾崩而未确定谥号皇帝的称呼)谥号从一个字扩充到几个字、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

2、庙号。中国古代非常注重祖先祭祀,作为君王也不例外。庙号就是给这些皇帝在祖先之中论资排辈的。比如开国皇帝必称为高祖或者太祖。其他的大多称为什么宗。比如唐太宗唐玄宗这类。

“祖”和“宗”的界限明显。称“祖”一般都是对于皇朝有重大贡献的皇帝,比如刘邦建立西汉被称为汉高祖,刘秀重立后汉被称为世祖。清朝是称“祖”最多的,有清太祖、清世祖和清圣祖。隋朝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那些有成果的皇帝才配有庙号便于后世祭奠。可是,太宗、武宗、文宗什么的称呼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再加上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国号相同的国家,造成称呼的不便。

3、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以年号称呼皇帝是从明清两朝流行起来的。因为这两朝的皇帝大多在其执政期间使用相同的年号。(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英宗朱祁镇便使用过“正统、天顺”两个年号;清太宗皇太极也使用过“天聪、崇德”两个年号。)以前的君主大多一言不合就改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夫妇,两人都更换十四个年号以上。

年号称呼最大的好处就是,年号千奇百怪不带重复,不像庙号就那么几种套路,谥号那么冗长,所以年号称呼辨析度更高不易混淆。以年号称呼皇帝甚至不需要在前面追加国号。就比如康熙帝,大家都知道是清圣祖玄烨。绝不会认为是别的哪位皇帝。

至于历史上的“武宗”皇帝。我们看这个称呼方式就知道这是一种庙号的称呼方式。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之后的大一统皇朝大多都有庙号为“武”的皇帝。比如,唐武宗(灭佛那个),宋朝文弱没有,元武宗(武力夺权半途而废),明武宗(不当皇帝,当将军的),清武宗没有。再次要说明,“武帝、文帝”和“武宗、文宗”可不同。谥号为“武”多为褒义“开疆拓土,铲奸除恶,克有天下”等含义,为“文”则指“道德博闻、经邦定誉、帝德运广”等含义。而庙号的“文”“武”则不然,多为明褒实讽。“文”有偏于文弱的意思。“武”有夸志多穷的意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秒懂历史之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秒懂历史之明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谥号 庙号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