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有哪些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色?
  2. 明朝几百年?

明朝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色?

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新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高效的“榨油枯饼”;植棉***用著名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要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明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农业革命”,通过对越南稻种的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明朝江南首现了生态养殖法,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在宋元两朝曾肆虐中国,到明朝却已不是大害。

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第一次创造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在江南治理水患,持续千年的江南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消解,徐贯等人留下的水利工程,今天还是江南大地抵抗雨季的生命线,从此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大多数人更不知道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把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分成两个马鞍形,在宋朝到达一个马鞍顶峰,在明朝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马鞍形。两个马鞍形两边的元朝清朝,却是生产力的大滑坡

明朝在农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即使到后来的康乾盛世也没有突破,在朱元璋建朝之初就鼓励农民归耕,劝课农桑,奖励垦荒,积极发展农作物种植。经过查找和总结,现将明朝农业特点总结如下:

1.粮食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江浙一带稻米的产量,随着玉米传到内陆,玉米产量比麦类产量高,产量大幅度增加。

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随着明朝鼓励种植,棉花,甘蔗的面积得到推广,尤其广东达到顶峰。以及后来传到中国的烟草,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3桑蚕业的兴盛。当时江浙一带种桑养蚕已成为农民生产项目。经济作物面积到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明朝几百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是几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 主要城市是南京西安苏州洛阳,开封 ,初起建都南京 明成祖 时期 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王,共计两百七十六年,明朝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强大。明朝时期的主要货币大明通宝大明宝钞,明朝时期的总人口大约在七千至八千万左右

明朝一共有多少年?一般的说法是一共276年,也就是说,建立于洪武元年(1368),亡于崇祯十七年(1644)。这种说法虽然被不少书籍***用,但并不确切。 为什么这样说?

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因为明朝实行两京制度。 明朝建立于洪武元年(1368)这没什么问题。明朝建立之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南京,以汴梁开封府为北京,以凤阳为中都。朱元璋一直想迁都北方,或河洛地区,或关中,并为此派太子朱标北巡,考察山川地理。只是朱标北巡回还后一病不起,而朱元璋已经年老,无力再推动迁都的事。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迁都的事再次提到日程上来。经过反复论证,明成祖朱棣最终决定迁都北京,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作为一个中央级的政治中心并没有废除,明朝从此实行两京制度,北京为京师南京称留都,而且保留了一整套中央政治机构,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乃至翰林院国子监一应俱全。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发生,明英宗身陷瓦剌,朝中一度有人提出迁都南京,是即使北京陷落,明朝也不至灭亡。崇祯末年,内外敌寇兵临城下,又有迁都之议,同样,即使北京倾覆,明朝仍有半璧河山,不至灭亡。因此,当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思宗朱由检殉国,明朝还不能算灭亡。因为南京还在,大半个中国还在明朝手中。

第二,思宗朱由检殉国后,明朝宗室、文、武大臣很快又立了一位皇帝,这就是弘光帝朱由崧。以宗法关系论,朱由崧与思宗朱由检关系最近,是神宗之孙、福恭王朱常洵只长子。朱常洵与思宗朱由检的父亲朱常洛是亲兄弟,地位仅次于朱常洛。朱由检的兄弟皆已亡故,太子和其他儿子下落不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后,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第一人非朱由崧莫属。有人说,崇祯十七年(1644)为逃避起义军的惩罚,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一齐逃至淮安,“使之遇上了被拥立为皇帝的机会”,是不确切的。正因为朱由崧在宗室中的这个地位,使他成为被共同拥戴的、没有争议的皇帝。首都在,没有争议的皇帝在,大半个中国在,明朝也就没有灭亡。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建立,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攻破南京的第二年,即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明朝就灭亡了。那么,我们说,明朝起于南京,终于南京,共十七帝,首尾共277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文化历史的转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南京 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