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马政的历史,明朝马政的历史背景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马政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马政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有兵部吏部刑部户部礼部。还有哪些部分别是干什么的?
  2. 古代太仆寺有什么作用?
  3. 历代对游牧军队作战缺少马匹,那为什么不鼓励民间养马?

古代兵部吏部刑部户部礼部。还有哪些部分别是干什么的?

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是中国古代的六部,也称为“六部”。

1、礼部:主管礼仪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包括官员的官衔、等级制度、祭祀乐礼、经学考试等。

明朝马政的历史,明朝马政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户部:主管财政收支、税收、户籍、土地制度等方面的事务,包括征收税赋、管理公共工程、颁布度量衡标准等。

3、兵部:主管军队兵器、边防等方面的事务,包括兵制、兵械制造、兵器储备、军队调遣等。

4、吏部:主管官员任免、选拔、考核等方面的事务,包括选派官员、设立官职、修订官方文书等。

明朝马政的历史,明朝马政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是我国古代六部官爵,它属于中央官职之一,是三省六部制制度下的一种。三省六部制度初创于隋文帝时期,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得到了完善。隋文帝时期,隋朝曾设吏部、度支、祠部、左户、都官、五兵为六部,后来到了唐朝建立,祠部改为礼部,度支改为户部,五兵改为兵部,左户改为工部,都官则改为刑部,他们统归尚书省所管辖,六部制度才最终确立了下来。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副***兼国防部长。明代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副***,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总称,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明朝马政的历史,明朝马政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太仆寺有什么作用?

1、专管朝廷马政

太仆寺,也称作“囧寺”,受兵部领导,专管朝廷马政的机构。其署官称太仆寺卿,从三品,下有少卿、寺丞、典薄等官。

由于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深受草原部落的侵扰,因此马政属军国大政,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朱元璋就曾说过:“马政国之所重。”

2、成为财政管理机构

其实太仆寺能够成为财政管理机构主要是由明朝从实物财政体制向货币财政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历代对游牧军队作战缺少马匹,那为什么不鼓励民间养马?

有些事情不是人定胜天的,得结合实际出发,比如养马。

中原王朝当然知道养马的重要性,不少朝代也推行过养马。比如汉文帝时期还特别颁布了《马复令》,明确指出民家养马一匹,可以抵三人的徭役;汉武帝为了打赢匈奴人,甚至征收了《马口钱》用以补贴骑兵。其他朝代,无论强弱,也都或多或少地拿出了一些政策来支持养马。

国家支持马政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原王朝在古代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游牧民族善骑射。为了抗衡这些蛮族,我们只能大力培育优秀的骑兵,而骑兵的基础正是养马。

但中原王朝的马政一般都没法持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国家基本又会恢复到以高筑墙来被动防守的局面。这倒不是统治者目光短浅,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具体分析原因有三:

1.地理位置决定

养马需要大片的牧场和丰饶的水草,而中原王朝人口众多,有限的土地都要拿来耕种粮食养活百姓,没法拿出大量的土地去放牧。

游牧民族则不同,他们人口少,不事生产,也不搞城市建设,因此到哪都能放牧。

客观地讲,放牧对土地的利用率很低,而破坏性却很强。中原王朝一向是走到哪里,建设到哪里。你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搞破坏”,这本身就不现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马政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马政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兵部 太仆寺 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