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社稷坛的历史,明朝社稷坛的历史背景

kodinid 7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社稷坛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社稷坛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先农坛和社稷坛区别?
  2. 社稷坛是什么呢?
  3. 什么作为社稷坛?
  4. 社稷坛的五色土是怎么回事?

先农坛和社稷坛区别?

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场所。社稷坛是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场所。

先农坛:是祭祀神农氏之地,自清雍正二年起,皇帝于仲春亥日,也就是春季第二个月的亥日吉时(大概惊蛰左右),来此亲耕!叫'弓行祀礼,亲御耒耜'。

明朝社稷坛的历史,明朝社稷坛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社稷坛:是明代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成了封建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名词。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祭祀社神与稷神。

社稷坛是什么呢?

社稷坛(Altar of Land and Grain),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民国三年(1914年)10月10日辟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1][5]。

什么作为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

明朝社稷坛的历史,明朝社稷坛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因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拜殿中,1928年命名为中山公园。全园面积为24万平方米。社稷坛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的五色土是怎么回事?

代表国土的,中间是***,代表君王

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明朝社稷坛的历史,明朝社稷坛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标准解释

五色土象征什么?

社稷坛的坛面铺设着黄、青、白、红、黑五中色彩的五色土。

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五色土是指 青 红 白 黑 黄 五种颜色的土 五色土象征着一个泱泱大中华,东边是海,西边是白色的沙,南边是块红土地,北边是黑土的故乡,而中间,就是黄土高原。

北京社稷坛设有五色土台,它的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是黄土,正中立了一根石柱,叫“社...社稷坛五色土的配置,意在代表我国辽阔多彩的土地,用此以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江山永固 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社稷坛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社稷坛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社稷 五色土 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