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手300字,明朝历史手抄报短文

kodinid 3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手3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手3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清初历史背景?
  2.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3.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怎么样?该书的写作方法值得借鉴吗?
  4. 庚戌之变是怎样的,是否是明朝的第二大耻辱?

明末清初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在转型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使他们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乘元纲失振,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凡十余载,奄有天下,历十五帝,传至怀宗。怀宗践祚十又七年,本欲澄清海宇,振兴社稷,然治国不得其术,驭人又无善法,刚愎自用,性本好猜,急于求治,反害国家。内无孤直,外乏良弼,有一袁崇焕而不能用,臣误君,君亦自误,是以积重难返,回天乏术,卒致身死煤山,社稷殄灭。予叹怀宗之遭时艰难,又恨其始终不自省也。读史至此,辄为之三叹而顿足曰:难矣,为人君者,轻则丧身,重则亡国。南明半壁江山,犹可为明室偏安之本,倘若弘光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虽不能匡复中原,还于旧都,尚可效东晋南宋王朝故事,与满清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绵延数十百年,亦非难事。然观弘光帝前后之所作为,深负天下之望也。史谓南宋、东晋臣民偷安江左,不足取哉,而予独谓南明且不宋、晋若也。嗟乎!天既厌明德也明矣,乃令闯王驰骋,献贼猖獗,流寇鹰扬,满人入主。岂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堤必先裂,而后蚁入”也欤?

明朝历史手300字,明朝历史手抄报短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析明朝历史地位,绕不开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他以独特的观点,让我们认识了明朝的那些事儿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闻名世界,在他的书中,汉朝唐朝,明朝,都属于大历史观的范畴,今天我们就来说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历经276年,共16位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万历

大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朝历史手300字,明朝历史手抄报短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疆域辽阔。

朱元璋虽出身卑微,但为国家大一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位时,彻底击垮了元朝,实现了自唐代以来,从没有过的统一局面,包括新疆西藏

2.思想统一

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用儒家思想去统治当时的百姓,***道德清晰,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明朝历史手300字,明朝历史手抄报短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经济发达

当时的大明王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时候的欧洲还在冷兵器时代,还没有完全的开化。而明朝农业发达,南方的商业气息浓厚,海上丝绸之路,一直走到非洲。

这几点原因,让大明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也是国土面积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


宋朝一样,明朝也是被***自己灭掉的国家。努尔哈赤的老爸和爷爷去帮助明朝劝降叛军,结果被明朝军队杀死了;多尔衮打下北京,想着也是抢够了就回东北,结果明朝投降的士大夫不干了,直接带着清兵南下,借口是平叛;山东人孙之獬,当过明朝尚书,请求多尔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最后,吴三桂还跑到缅甸,把明朝最后一个反抗的皇室给勒死了。好像下令***嘉定的就是明朝降将,忘了叫啥了。

明朝这个朝代很有意思,因为这个朝代出现了一大批硬汉,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如我们熟知的崇祯皇帝,官员中的史可法海瑞等都是一群不怕牺牲的主。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使民族纷争局面得到了控制,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它的一些措施被后世所借鉴,所以对于明朝我们应该持肯定态度。

明朝是最后一个封建中原汉族政权,虽然在这一时期同比西方来看,中国渐渐落后了,但是有它自身的一些因素,明朝的灭亡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问明朝存在的意义大不大根本毫无意,你[_a***_]根据你自身的认知觉得它存在意义很大,也可以认为它存在意义很小,但是存在即合理!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怎么样?该书的写作方法值得借鉴吗?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写作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用通俗易懂的小说来叙述当时的历史,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重点在于人物的心理分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的历史环境以及经济制度。

2.真实性较为可靠,书中描述的绝大部分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史料来源

我读过这本书的读后感主要有以下2点。

1.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一本可以轻松了解历史的书,不必故作高深,直接明了的方式能够将读者身临其境,与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同喜同悲。

2.幽默感十足;

幽默体现在这部书有很多地方,下面是我在书中摘抄的比较有幽默感的片段。

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的一段描写

更让他(朱元璋)烦恼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让他很不舒服。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洗脸水,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洗脚水,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明朝那些事》是一部将正史***化的一部作品,其可贵在于将枯燥的历史人物艺术化,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十分有趣。

至于写作方法是否值得借鉴,我认为是值得借鉴的,其借鉴的点在于生动化,现代人不在喜欢死板的作品,可以适当顽皮一点,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庚戌之变是怎样的,是否是明朝的第二大耻辱?

私以为明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才算大明朝的第一大耻辱!

当然除去明末亡国之辱,“土木堡之变”绝对称得上是明朝的第一大耻辱,那么“庚戌之变”当之无愧是第二大耻辱。

“庚戌之变”发生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距离“土木堡之变”(1449年)已经过去101年。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是吉思汗十七世嫡孙,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的孙子,为了对抗瓦剌部落,一直希望明朝开放边境贸易,结果被明朝拒绝,派出的使节也被明朝所杀。俺答汗恼羞成怒,率军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后又进犯怀柔、通州等地,一时间京师***。

当时北京城内禁军仅四五万,还有不少老弱兵丁,嘉靖帝急令守城,并飞檄传令诸镇出兵勤王。大同﹑保定﹑延绥﹑河间﹑宣府﹑山西﹑辽阳七镇先后五万余人驰援京城,但是都不敢与俺答汗一战。朝野上严嵩、大将军仇鸾也令将士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以至俺答兵一度攻至东直门、德胜门。后来俺答汗放回了俘虏的宦官杨增,手持书信回复明廷,称“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要求放开边境贸易。

嘉靖帝问计于群臣,大学士严嵩主张“抢够就走,不足为患”,礼部上书徐阶反对听之任之,主张派人先让俺答汗退兵,再商议边贸事宜。嘉庆帝***取了徐阶建议,派出杨增等人前往和谈,“庚戌之变”以明朝答应放开边境贸易、俺答汗退兵告终。嘉靖帝深引以为奇耻大辱,对阁臣说:“外域之臣,敢于我前带信坐观城池,可欤?不一征诛,何以示惩!”严令加强边防。

事实上明朝在第二年(1551年)仅开放了大同马市,俺答汗在此后二十年经常南下抢掠,最终在隆庆四年(1570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部落归属中央朝廷,长城一带才开始安宁。

“庚戌之变”促进了蒙、明贸易的正常化,另外影响更加深远、持久的走西口人口大迁徙也从此拉开了序幕。但是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明朝事实上的政治***、军事衰弱,最终走向末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手3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手300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