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有哪些呢?

kodinid 3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300多年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300多年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国祚300年是什么朝代?
  2.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明朝末年社会到底有多乱?
  3. 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未解悬案?

国祚300年是什么朝代

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之后的封建王朝中,国祚超过300年门槛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汉朝(两汉共计405年),一个是宋朝(两宋共计316年)。曾经非常强盛的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都被卡在这个门槛之外。史上有“唯汉以强亡”的说法,汉朝历来被人誉为“强汉”,与之相对的,宋朝则被称为“弱宋”。那么,宋朝如此孱弱,为何还能闯过300年国祚的门槛呢?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明朝末年社会到底有多乱?

所谓的明朝末年,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时代。明朝末年发生的危机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有哪些呢?-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东北建州女真的崛起。努尔哈赤宣布了明朝“七大罪”,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政权,开始对宗主国明朝发起正式挑战。期间,后金不对屡次南下,抢夺物资和财富,在短短的时间里,后金就迅速变身成清,八旗军队扣关山海关,东北告急!

2,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已经无力再对北元形成战略优势,边境线已经退到了长城一带,除了保住京师以外,蒙古各部落依旧是一个威胁的势力,长城告急!

3,明朝境内遇到了历史上所谓的“小冰河时期”,水旱不断,瘟疫肆掠,同时国内的权贵阶层,无限制的进行土地兼并,由此爆发了各地起义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在境内快速扩张,南方告急!中原告急!

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有哪些呢?-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环球之内,欧洲殖民者已经开始了新大陆探索,早期的荷兰殖民者已经攻占了台湾,沿海的居民有的连同倭寇在海上横行无忌,海防告急!

可以说,明朝末年的崇祯时代,明朝面临的形势,无论东南西北,里里外外均已经是危机四伏,而之所以造成社会如此深重的危机,乃是由于明朝君权专制的极端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刻板化,东厂西厂锦衣卫的管理特务化,使得当时的古典中国丧失了前进和自我更新的生命力,历经300年左右,明朝终于垂垂老矣,即使崇祯皇帝力图挽回局势,但是祸根已经深种,可谓“无力回天”了!

其实,崇祯皇帝完全可以选择迁都转移战略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但是他并没有,而是毅然决然的吊死在故宫的歪脖子树上,可以说对时局已经绝望!他的死也是对中国古典社会误入歧途的一种祭奠吧!

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有哪些呢?-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未解悬案?

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人执政的大一统王朝,在276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到如今人们也解不开的历史悬案。下面我们来一一梳理一下。

1)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4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至此朱允文下落不明,传说郑和七下西洋也有寻找建文帝的因素,这也明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大悬案。

2)第二个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30年不上朝到底是因为他是个昏君,还是据说腿部有毛病不能行走,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悬案。

3)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当皇帝才一月就驾崩了,是因为吃药吃死的还是因为纵欲享乐,拖垮了身体,这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一大悬案。怎么说的都有。


明朝的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为明成祖。后来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在宫中自焚,有人说通过地道逃走,当了和尚,又有人说在到了其他地方,准备反攻。在派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可能明成祖朱棣也有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考虑。

历史的魅力,在于探索未解之谜!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自然也有许多未解的悬案。今天小高就挑几个大的悬案跟大家讲一讲:

第一: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和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的破城之日,宫殿燃起熊熊大火。人们在废墟中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有人辨认出那就是建文帝。朱棣当场宣布建文帝死亡,但内心并不相信朱允炆真的死了。不仅朱棣不相信,至今仍有许多人相信建文帝从密道逃跑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允炆在万般绝望之际,打开了爷爷朱元璋留下的箧子,穿上僧袍从密道逃跑了。建文帝逃到了哪,至今仍是谜。有人说建文帝逃到了云贵地区;也有的说建文帝藏于江苏的一座庙宇内,后隐居在穹窿山;也有的说建文帝藏在广西一带;更有的说建文帝坐船流落南洋。《明朝那些事儿》说,朱棣最后还是找到了朱允炆,他们还秘密见了一面。此后,朱棣彻底安心了。

第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由于郑和下西洋消耗巨大,明宣宗时期声势浩大的航海壮举不得不宣布停止。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记录也大多被官方销毁了。于是,我们很难得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有人说,郑和下西洋跟失踪的建文帝有关,郑和的目的就是在海外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有些学者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稳固印度洋各国的关系,以谋求良好的国际环境遏制蒙古势力。也有学者经济角度出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各国的商业关系……与之相关的,郑和的宝船到过哪里,规模有多大等等一系列问题,也待我们一一解开。

第三:明仁宗之死

明仁宗苦熬多年,终于当上了皇帝,只可惜登基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正值壮年的仁宗突然去世,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关于明仁宗死因的说法很多,比较不靠谱的说法有: 被雷劈死、被郭贵妃毒死、被朱瞻基害死;也有的说,明仁宗好色,在温柔乡里掏空了身体。更有人说仁宗吃丹药而死。现在比较多人认同仁宗因家族遗传病而死。

第四:明末妖书案

妖书案发生于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598~1603),一共两次。故事的起因是万历皇帝心爱的郑贵妃意图抬高自己地位,将刑部侍郎初稿写成的《闺范图说》添油加醋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此时的明朝皇帝万历迟迟不立太子,惹来许多猜疑。于是有大臣指出《闺范图说》包藏祸心。此后有人不嫌事大为《闺范图说》撰写后记《忧危竑议》,议论历代废嫡立幼之事。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引起轩然***。因为涉及心爱的郑贵妃,这件事不了了之。朱常洛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被立为太子。

两年后,又有人借《忧危竑议》炒作,写了《续忧危竑议》,因此书“词极诡妄”,被称为“妖书”,书中***托“郑福成”(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之名说:“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为迫不得已,他日必定更改。”一时间,舆论汹汹,郑贵妃母子和许多大臣牵连其中,最后仍是以不了了之结束。至今人们很难知道妖书的真正作者到底是谁,但这个案子只是个开始,明朝后期的争端才刚刚开始。

你们还知道哪些明朝未解的悬案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300多年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300多年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建文帝 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