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人或物,唐朝历史人物传记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人或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人或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三大家是哪三位?
  2. 唐朝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3. 唐朝词人顺序?

唐代三大家是哪三位?

初唐三大家”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他们是初唐时期著名书法家,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书法上也颇有研究,是我们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瑰宝。除了这三位之外,还有一位薛稷与这三人一起称为“初唐四大家”。这些书法家的书法在当时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特别之处,就是他们在楷书的书写上风格皆是以“清秀瘦劲”为主。

唐朝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首先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加我关注,一起谈古论今

唐朝历史人或物,唐朝历史人物传记-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爱吃炸酱面的独爱炸酱面,我来回答

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期非唐朝莫属,唐朝也走在了当时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列,创造了繁荣一时,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唐朝当时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继承和发展自隋朝,既互相之约,又分工明确。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最为重要,并称为三省。

唐朝历史人或物,唐朝历史人物传记-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书省是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门下省是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唐朝历史人或物,唐朝历史人物传记-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过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使隋未被战乱摧残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这就是"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史官们认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是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能够"拨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任用人才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职能:掌管诏敕、政令的立案起草。

职能:负责审议中书省的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

职能:行政管理官署,按照具体职责范围分置史、户、礼、兵、刑、工六部。

每个部门设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因为李世民做皇帝前曾经担任过尚书职,以后就不再设此职位,以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官。

顺便谈谈唐朝的武职。

元帅一词见巜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曰:"晋作三军,谋元帅。只是意义,并非官职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完备和健全的,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和地方的道、州、县组成庞大的行政机构。

1.宰相名号变来变去

①宰相就是三***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便以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官,与中书令、侍中并列为宰相;

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皇上不轻易授人,常授个其它官銜,再加个“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实际上就是宰相;

后来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名号行宰相之职责。

②宰相办事机构

议事地点称政事堂。唐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

唐肃宗以后,政事堂是朝廷的决策机关,凡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升降,都在此议决。

③宰相编制

一般数人担任,多时10余人,其中1位为首席宰相;安史之乱以后,宰相们轮流担任首席,10天1更换;唐德宗时又改为每日1更换,以防宰相专权

唐朝词人顺序

以下是我的答案

1、骆宾王(约619~687)

2、贺知章(659-744)

3、王之涣(688—742)

4、孟浩然(689~740)

5、高适(700—765)

6、王维(701-761)

7、李白 (701—762)

8、杜甫(712--770)

9、韦应物(737~792)

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外行了。看其它答主,大多数回答的也只是诗人,而不是词人。

“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唐朝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唐朝普遍认为,写诗以言志,而词只是闺中乐趣,只适合写情情爱爱的小情小趣罢了。所以,唐朝是诗人辈出,唐诗璀璨的年代,没有什么有名的词人可言。

直到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我们也称其为“词宗”,究其原因,是他以特殊的帝王身份,把词的意境、内容进行了发扬光大,他的很多词写国恨家仇,引领了一代文风。

于是,到了宋朝,“词”这种文学形式才逐渐兴盛。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柳永、晏殊、秦观……诸多才华横溢的词人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我们熟悉的说法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不是唐朝没有人写词,明清没有诗人,而是不同时代有其主要流行的文学形式。

所以,问唐朝词人顺序,是笔误?还是刻意另辟蹊径?

我理解,不是什么人写首词,都可以被称为“词人”的,如果说有所建树的词人,基本不在唐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人或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人或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尚书 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