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中国名人国籍

kodinid 2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郑和是泰国国王吗?
  2. 山东德州安姓人何时迁入中国的?
  3. 明熹宗多少年不上朝?
  4. 龙在田是什么人?
  5. 戚继光抗倭时的“倭寇”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全都是日本人吗?

郑和是泰国国王吗?

郑和是中国人,不是泰国的国王

郑和(又名:马三保、三宝太监,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中国名人国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曾先后七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文名

郑和

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中国名人国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生日期

1371年

出生地

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中国名人国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南昆阳(晋宁)

逝世日期

山东德州安姓人何时迁入中国的?

明朝,古苏禄王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往来。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为首,率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来我国进行访问。辞归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殒殁,明永乐帝闻讣,即派官员为东王择地进行厚葬,谥曰:恭定。东王长子督马含率友好使团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居德州守墓地。明宣德间,在墓旁修建了***寺。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根据东王后裔入籍中国的请求,摺奏清廷,题定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熹宗少年上朝

明熹宗没有不上朝。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利用阉党和东林党互相牵制,使朝堂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在一些史书上,有人说明熹宗是一位喜欢木匠的皇帝,根本不会治理朝政,但从《明熹宗实录》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明熹宗对奏折的批复有时候很是切中实质问题,根本不是魏忠贤那样的文盲能有的水平。如果明熹宗真的是一个一心做木匠活的皇帝,那么内忧加外患的明朝早就亡了。

龙在田是什么人?

龙在田(?-1652年),石屏龙朋旧寨人,彝族。龙在田一生英勇善战,南征北伐,***多起祸乱,官至荣禄大夫左军都督府都督。

中文名

龙在田

国籍

明朝

民族

彝族

逝世日期

1652年

职业

继光抗倭时的“倭寇”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全都是日本人吗?

嘉靖倭寇的产生背景:大航海时代闭关锁国的纠葛

1541年,明嘉靖在位的第二十个年头,后来成为抗倭英雄戚继光,此时才13岁。这一年冬天,几艘葡萄牙船只在中国南海洋面缓缓前进,海雾散去,瞭望台上的水手兴奋地看着前方,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地方,是明朝治下的澳门。他们来东方的目的,一开始并不是侵略,而是做生意。

▼1818年张宝《澳门远岛》木版画

来中国的葡萄牙商队,并非只去了澳门。至少在,至少在1524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浙东海,在一个叫“Porto Liampó”的地方扎营,“Porto Liampó”翻译成中文就是“宁波港”。前不久的1523年,最后的朝贡官方港口宁波已经海禁。这里“宁波港”应是宁波府辖区的明代私人贸易据点——双屿港。那里因民间贸易而繁荣,聚集着东西方许多海盗和 商人,被很多学者称为“16世纪的上海”。

▼双屿港

“倭”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倭寇”的原意是指日本来的海盗。早在11世纪的朝鲜半岛就已经有关于倭寇的记载,到13世纪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倭寇就形成规模,开始大举袭击成镇、抢劫财物并掳掠人口

因此,中国人指的“倭寇之患”是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这些倭寇不仅仅是日本人,还包括中国人、东南亚人、欧洲人等等。

他们除了主动进攻抢劫外,还从事于走私贸易,因为不少倭寇原先就是靠海吃饭的商队,像中国沿海的王直、徐海等人。当明朝不再进行海外贸易,这些海商就失去生机沦为倭寇,他们能贸易就贸易,不能贸易就战争

倭寇里的日本人最早是***岛沿海一点的浪人、失业农民、海商等等,后来日本南朝***倒台后的战败武士加入进来,主要特征是国内活不下去,就靠海外冒险求生存。

倭寇里的中国人主要是沿海靠海生活的海商、渔民,明朝不允许海外贸易后,他们被逼成海盗。他们正常时间自己的生活,一旦当起倭寇,就穿上日本人的衣服、用日本的佩刀、剃日式发型你个,在战场上官军就认出是中国人。

倭寇里的其他国家人员,主要也是贸易带来的,当时中西方贸易已经开始,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参与进来,分享当倭寇的收益,主要是葡萄牙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随着明朝对倭寇之乱的全面打击,涌现出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杰出将领,给予倭寇沉重打击。倭寇们进行海盗活动的成本大大提升,以至于变得不合算,出海祸乱的积极性下降。

在明初时的倭寇基本上全是日本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公元1392年,日本初步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达千年的诸侯分裂状态,武士阶层和浪人失去了君主大夫的靠山,也失去了收入,只能漂流海上。最终这股势力演进了海盗,开始袭击海上商船,并扩大抢掠范围,到了中国东南沿海。

朱棣当上皇帝后,曾照会日本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要求日本人自己管好自己的国民,如果日本不愿意做的话,明朝愿意替他们打击海盗。在朱棣强硬立场的威摄下和两国的联合打击下,倭寇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

公元1467年,日本再次进入战国时期,***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没有办法打击倭寇。明朝方面则因为长期海军松弛,国防空虚,日本大名成为倭寇的后盾,加强了对中国东南沿海的抢劫。

到了明嘉靖年间,当时的世界局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明朝***却仍在走老路,闭关锁国,不愿意开展对外贸易。

欧洲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东西方的贸易变得非常火爆,而明***的闭关锁国则严重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

明朝一些精明的商人开始突破海禁,自行组织与西方的贸易。为了对付海盗,保护自己的海上船队,他们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并从欧洲进口了部分先进装备。

后来,这些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王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上书要求明朝开放海禁,被明中央***拒绝。王直就勾结日本人和欧洲人,以日本据地组建巨无霸的海上贸易集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中国国籍的明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倭寇 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