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城历史,明朝的帝都

kodinid 9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帝都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皇帝都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都城建立者及灭亡时间是多少?
  2.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在当时的名字是什么?
  3. 明朝初期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而朱棣在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后又为什么要迁都北平?

明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都城建立者及灭亡时间是多少?

唐朝:唐朝(618年~907年),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东都。宋朝: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北宋: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建都开封,南宋:宋高宗赵构,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元朝:元帝国(1271年~1368年),由蒙古贵族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明朝:明朝(1368年-1662年)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陪都。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在当时的名字是什么?

北宋应天府: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后建置两次,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

明朝皇帝都城历史,明朝的帝都-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应天府: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南京为国都,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是为明朝京师。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位后,永乐元年(1403年)诏改迁都北京顺天府,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

明朝初期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而朱棣在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后又为什么要迁都北平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燕王朱棣一直带兵驻守北平,主要是攻击和防守北边的元朝蒙古军,两次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了其孙朱允炆,朱允炆为了削弱各藩王的实力,故而***取了削藩的策略,其主要针对的就是朱允炆的四叔朱棣,朱棣再三考量之后以为国“靖难”为口号,誓师出征。于公元1402年,朱棣打败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称帝,改国号永乐。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有如下:

明朝皇帝都城历史,明朝的帝都-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发迹之地。

  朱棣的靖难之役表面上义正言辞,实际上称帝后大量***建文帝朱允炆的旧臣和家属,难免引起南京社会的不满,为避免给朱棣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和心里不安,其离开南京而迁都到北京,起码可以获得心里上的安定。另外,跟随朱棣起事的大将谋臣大多为燕人,功成之后难免会有思乡之情,长期生活在南京不太适应。

二、巩固北部边疆,天子守城门。

明朝皇帝都城历史,明朝的帝都-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元朝已经覆灭,且经过时任燕王朱棣的两次北伐将蒙古军队收拾服帖,但北部故元实力依然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他通过迁都北京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事中心放在北京可以极大的威慑北方的故元势力,同时还可以将明朝影响力极大的释放到东北及更北区域。

三、加强统治的需要。

初登大位时,天下不稳,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朱棣十分担心建文帝旧势力东山再起,因而很有必要巩固自己的基础地盘。为此他一方面大规模地向北京移民、屯田,安抚流民复业,另一方面又调集各地精兵至北京,以加强守卫力量。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

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帝都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帝都城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南京 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