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草根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那些事儿草根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年明月,都有哪些作品?除《明朝的那些事儿》外?
至2018年11月,当年明月除《明朝那些事儿》之外没有别的作品。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首发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
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年出生在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真名是什么?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
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
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十五年》?
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的核心主题在于反帝制。从这部剧可以看出,当时整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家天下的封建制度下,嘉靖帝无人能制约的权力,以及依附于其间的文武百官的权力。黎民百姓对大大小小的各种权力没有制约,所有官吏只需对上负责,在此情形下,***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只靠个别官员的道德所能解决的。这就是剧中海瑞所说的‘天下大弊‘。海瑞认识到了这一根源问题,所以他不弹劾严党,而是弹劾嘉靖。他说,‘天下大弊不割,倒了一个严党,还会有另一个严党’。对此,嘉靖帝是明白的,所以他说海瑞的折子别人看不懂,说海瑞是在要求君臣共治,要对嘉靖帝的权力进行制约。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说,以道德代替法治,至明代而极,这是封建时代中国问题的根源。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万历十五年的意思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黎民百姓不应再指望所谓的清官,所谓的圣主,所谓的礼义廉耻,所谓的道德,而是要寄希望于法治。历史发展到明代,以道德代替法治,是靠不住的,是要失败的。所以无论是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甚至黎民百姓,书中的每个人均不能挽回大失败的结局。
这部电视剧和万历十五年都为我们了解远去的明代提供了一种思路,都是冷静而又热诚的经典之作,可以说都站在了黎民百姓的立场上。
大明王朝是电视剧,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是书,这首先就没法比。明朝那些事儿算是科普类,适合大众观看的书籍,如果你没看过明史,那么看完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你对明朝会有初步的了解,但想深入了解还需要看更专业的书籍。。至于万历十五年,则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草根性来说,它比不上明朝那些事儿接地气,一般人(指非历史爱好者)不会去看。从专业性来说,万历十五年在史学界评价不高,作者黄仁宇为了在书中证明自己的观点,引用史料的时候,往往删头去尾,只选择能有利于自己观点的史料。而且由于近代中华文化的衰落,西方文明的崛起,作者把这种结果来倒推总结明朝失败。例西方注重商业,利用数字化管理,而明朝并没有,所以它失败了,西方注重法律,而明朝注重道德高于法律,所以它失败了。殊不知,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所实行的法律政策首先就应该符合自己的需要,这样倒推总结经验太片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那些事儿草根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草根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