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抗日战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抗日战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为什么帮助朝鲜抗倭?
明朝帮助朝鲜抗倭,与其说是帮助朝鲜,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明朝廷认为倭寇入侵朝鲜的目的“实所以图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地理位置上决定了中国必须出兵帮助朝鲜。朝鲜和中国是陆上邻国,一旦倭寇打败了朝鲜,朝鲜就会作为跳板,紧跟着中国就会受到威胁的。
朝鲜和中国的关系也决定了中国必须得出兵帮助。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明神宗出兵援助朝鲜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责任和义务。宗藩关系就是中国当时建立的秩序,倭寇攻打中国的附属国,就是对中国建立的秩序的挑衅、是对中国的挑衅,所以要出兵帮助朝鲜。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大明援朝抗日战争,400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也是中、日、朝三国首次大规模的冲突。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大明帝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试图殖民同化朝鲜的行动受阻,朝鲜民族文化火种得以保留。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中国明朝廷认为日入侵朝鲜的目的“实所以图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中朝唇齿相依,故决定援助抗倭。
同年秋派以陈嶙为总兵,李如松为副将的5万余大军赴朝抗倭。
翌年1月,朝鲜爱国官兵在明军的协同支援下,一举收复西京、开城、汉城,日军退守南部沿海一带,整个北朝鲜解放了
很多人说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那么在当时的条件下,万历的三场战役可以不打吗?
首先我认为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有待商榷。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有天灾人祸、有党争之殇、有用人不才等等,但是最本质的原因是阶级矛盾,这也是明朝末期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根本所在。
再看看“万历三大征”该不该打?宁夏、播州两次战役是平定叛乱,该打!如果不打,后患无穷!
朝鲜战役该不该打?我认为也该打,但是时机、方法不对。
首先看当时日本的战略目的,丰臣秀吉在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之后,为平息国内分封不均的矛盾,于1591年致书朝鲜,要求借道朝鲜进攻明朝,实际目的是以借道之名觊觎朝鲜。在遭到朝鲜的拒绝之后,随即发动战争,其目的昭然若揭。
朝鲜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一溃千里,遂向宗主国明朝求救。明朝反映迅速,立即出兵,打了三年,议和。15***年又打了一次,以丰臣秀吉病死、日本最终撤兵结束。我认为明朝两次出兵都较为冒失,在地理不熟、水土不服的情况下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本身就有些冒险,事实证明在战争初期,明军损失、伤亡确实很大。
其实明朝可***用静观其变的方法,等时机成熟之后再下决断。先看日本完全占领朝鲜之后,观其下一步动作再东征也不迟,如果日本进攻中国,我们在家门口打一场防守反击战,肯定会一劳永逸,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下,日本远征,根本没有取胜可能。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1616年后金努尔哈赤在后金建国,后金位于东三省位置,其实在1590年前后,努尔哈赤表面效忠明朝,但其自立之心已经路人皆知。日本在完成占领朝鲜的目的后,下一步进攻中原还是东三省,一切都是未知!如果努尔哈赤和日本狼狈为奸,明朝纵然十分吃力,但是依之前的老本,明朝也不是没有抵抗能力。但是如果日本攻击努力哈赤的地盘,明朝自然可以坐山观虎斗,待两虎相争,可分而诛之。
可惜历史没有***设,朝鲜一役,是三大征中最劳民伤财的一役,加上明朝内部危机,整个国家机器已经摇摇欲坠,不堪一击。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满清官用史家认为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基本上都是必须打的战役。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战役呢?三役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看看三大战役的背景:
朝鲜之役: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首尔)。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
宁夏之役: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
播州之役:万历初,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掳掠。
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属国受到侵害,确实应该援助,不然的话,那些其他属国不一定还会听从明廷的指令,但他对中原王朝其实影响不是那样大,毕竟没有侵害到核心利益。
其他两场战役都是平叛,是被动的战役,这是必须打的战役。如果让这两方闹起来,国内更加不得安宁,失去大量领土不说,还时不时的受到侵略。
万历三大征之一“宁夏平叛”:万历二十年投降明朝的蒙古鞑靼部酋长哱拜,在九边重镇之一担任游击将军,后带所部叛乱,陕西提督李如松率军平叛,历时8个月,平息叛乱,花费白银180万两。
哱拜叛乱不足万人,只需合兵将其赶到蒙古即可,劳师远征,得不偿失,这个可以看做是万历皇帝的面子工程,完全可以不用打。
万历三大征之二“远征倭寇”: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进犯朝鲜,朝鲜沦陷,李如松带兵远征,前后打了7年,丰臣秀吉死,朝鲜复国,明朝精锐损失严重,花费白银780万两。
援朝驱倭,鬼子倾巢出动,丰臣秀吉的打算就是拿下朝鲜,依次为跳板侵犯明朝,后来的抗日战争也证明了,此战必打。
万历三大征之三“播州平叛”:万历二十七年世袭第29代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李化龙带兵平叛,平叛历时一年,花费白银200万两。
土司制度的核心就是以土人管土人,西南杨应龙世袭29代,只想保护自己的权利,明朝过分收缴土司权利,致使杨应龙做人质的儿子死在重庆,导致叛乱。杨应龙并非一个儿子,播州土司的势力完全不能和大明王朝相比,杨应龙没有必要鱼死网破,只要多家抚慰,此战可以避免。这也算是万历皇帝的一个面子工程。
万历三大征,花费白银将近1200万两,打残了明朝的精锐,打空了明朝的国库,万历四十七年明朝大军11万与后金女儿哈赤6万大军大战萨尔浒,明军大败,战死5万,至此后金崛起。到了后来烂摊子交给崇祯皇帝的时候,崇祯已经到了借钱发军饷的地步,明朝灭亡,实亡于万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抗日战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抗日战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