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高一历史明朝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封王制度?
  2. 18世纪明朝时期内阁制度是如何?

明朝封王制度?

明朝的宗室王爵只有亲王郡王两种爵位,亲王是一字王,如燕王朱棣,一年俸禄一万石,郡王是两字王,一年俸禄两千石,如靖江王朱佐敬。

明朝皇帝儿子太子外都封亲王,亲王的儿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这种亲王和郡王都世袭。

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高一历史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些与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但对国家贡献因此被封王的,封号二字王,如中山王徐达,与宗室郡王平级但不世袭,徐达的年俸禄是五千石,后来减为二千五百石。

明朝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分封给宗室,另一种分封给异姓功臣或者外戚

宗室封爵的原则是,皇帝诸子分封为亲王,亲王嫡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诸子则降等封王郡王,郡王嫡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诸子再降等袭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接下来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虽然后期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宗室人数庞大,但是这个封爵的体制或者标准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被严格的遵循着。

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高一历史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太祖开国,制定系统的宗室分封制度,皇子封亲王,亲王子封郡王,郡王子封镇国将军……恩泽广播,累世承袭,对有明一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的封王制度被以后的清朝所借鉴发展并定为清朝的***制度深刻影响了清代的宗室制度。

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藩王分封☞的基础上,建立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由此,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在数量上完全不输西汉西晋朝代的藩王了。

那么,问题来了,基于什么的理由,朱元璋才要冒着藩王割据的风险来建立藩王制度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明朝初期的形势,存在分封藩王的必要。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仅外有北元势力,内部也是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在元末明朝之际,各地的起义力量蜂拥而起,而朱元璋只是其中的一个。

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高一历史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虽然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对手,笑到了最后。但是,想要完全掌握天下,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元朝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北元等游牧民族势力,依然虎视眈眈,这都是让朱元璋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这些藩王中,一部分位于北方边境地区,比如大家熟悉的燕王朱棣等,也有部分藩王位于内地的主要城市,起到扼守要地的重任。

综上,通过这一布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自然可以迅速掌控天下,一旦各地出现叛乱或者北元入侵的话,那么这些拥有兵权的藩王可以迅速响应。毕竟都是朱元璋的亲人,对于他来说,自然非常信任这些藩王。而这,自然也是西汉、西晋等朝代分封藩王的重要初衷。

18世纪明朝时期内阁制度是如何?

明朝内阁一开始就是以备咨询的秘书机关,其首领撑到底也就是个正五品的文官,而且不分前后,至仁宗、宣宗,方才不断加强其一定的权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内阁并非合法机构,在官方地位上,有没有用,尽在皇帝的掌握中。

明代内阁的巅峰时期只在万历初期的张居正内阁那里得到体现,和宦官的合作让这一时期的内阁几乎等同于宰相,但这是特别例外的,大多数时期,宦官是属于皇帝放权的“内相”,批阅内阁的票拟成为了它们的专权,内阁和司礼监不对付的时候,这两个机关几乎可算停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必修一历史明朝制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