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统治历史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统治历史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统治到底是276年,还是277年?为什么有些电视剧和书籍里的说法不统一,比如说电视剧《朱元璋》里第22?
都可以吧。
朱元璋建明是在那年的正月初开张的。换算到公元的话是在1368年1月23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算挂了,换算下是1644年4月25日。差不多是276年3个月的样子。
明清是哪个民族统治的?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的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汉族人,所以明朝是由汉朝统治的。而清朝是由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帅满族人入关,推翻了由李自成帅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刚刚建立起来了的号称大顺的朝廷,建立了满清王朝。所以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
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由于明朝是在反蒙的战争中建立的,这就使得明朝具有非常强烈的华夷之辩”色彩,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取“以夷制夷”,残暴压迫等手段,以至于明朝的疆域基本萎缩在长城以内。周边的蒙古、女真、苗族等不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如明朝对建州女真的两次“犁庭扫穴”,严重加深了民族仇恨。明英宗也被蒙古俘虏过,蒙古也曾经攻入了北京城。
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不过其祖先属于女真族。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重建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并且征服了漠南蒙古,于是称帝,改女真为满洲,建立清朝。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于是多尔衮乘机入关,削平了各大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后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又征服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朝是汉族人朱元璋建立的,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明朝封建制度的发展趋势?
、经济上: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在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有所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这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并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预示着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如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了通过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用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
三、思想文化上: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著作,尤其是《红楼梦》一书通过剖析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危机还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思想家,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变化,正是封建社会衰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客观反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统治历史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统治历史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