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朝巡抚,明朝巡抚叫什么

kodinid 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明朝巡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明朝巡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巡抚与蕃台的区别?
  2. 明朝的第一大汉奸是谁?
  3. 电视剧经常看到两广总督、巡抚大人之类的官名,这里的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官?

巡抚与蕃台的区别?

巡抚: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藩台:明朝时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朝,藩台专司一省财赋及人事,与专司刑名的按察司并称两司

历史上的明朝巡抚,明朝巡抚叫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第一大汉奸是谁?

明朝最大的汉奸是吴三桂,不管怎么洗白,都改变不了他出卖旧主这个事实!

说到古代大汉奸首先想到的是秦桧,第二个想到可能就是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投降满清真的只是“为红颜”吗,原因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吴三桂本来是明朝抗清的一员猛将,所统帅的关宁铁骑也是明朝仅存的精锐部队。

吴三桂驻守的山海关也成为清军入主中原最大的障碍。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对吴三桂的处理不当,导致吴三桂最终倒向了清***。吴三桂投靠了多尔衮,宣誓效忠满清,剃发易服成为清军入主中原的先锋军。

历史上的明朝巡抚,明朝巡抚叫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吴三桂带着清军打败了李自成,顺治皇帝入主北京。清朝入主北京之后,吴三桂率领明军(清军)继续追击农民军,剿灭了农民起义。吴三桂在攻灭南明政权的时候,也起到了先锋作用。

吴三桂率领军队东北打到了西南,并且攻入缅甸境内活捉了永历皇帝,而且,清***已经决定放过永历帝的情况下,吴三桂还是勒死了他。清***入主中原之后,一大半江山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汉奸”带下来的。由于吴三桂投降清朝,直接导致汉族***倾覆,吴三桂是个当之无愧的大汉奸。

或许大多人看来,吴三桂是卖国弄权的第一汉奸,的确没有他放开山海关满清人也入关不可能那么快,但话反过来说,满人入关绕内蒙走喜峰口一样可以入关,只是多花些时间罢了,我这样解释并非说吴三桂不是汉奸,在我个人看来,吴三桂卖国的程度远远比不上范文程,他不仅为满清人谋划夺取东北,其家族更是一直向满清从明朝输入铁器等战略物资,为满清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是满清人对汉人思想奴役之法都是他提出来的,所以说论起汉奸来说,吴三桂的危害远远比不上范文程,明朝第一大汉奸之位非范文程莫属。

历史上的明朝巡抚,明朝巡抚叫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范文程何许人也?

范文程,字宪斗,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乃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七世孙,他少有机敏,熟读《反经》,对造反之类的事业颇有研究。

十八岁时,他考为沈阳生员,后几次不第遂对大明王朝产生怨恨,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军南下,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满人,成为明朝汉奸第一人,之后其跟随努尔哈赤攻西平入广宁,皆参与指挥谋划。喜峰口之战中,他能言善辩居然说服潘家口等五城举城投降,因军功被授予游击世袭之职。天聪七年,范文程因说服孔有德等人归降被封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此后他更是参与各种攻明策划,策反明朝官员,为清朝入关立下不世之功。

经历夺妻只恨,居然还要为满人献计献策,端的是好奴才一个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去世,立福临为帝,实则多尔衮监国,豫亲王多铎见范文程妻女貌美,便强夺之。遭受了夺妻之恨的范文程并没有对他的满清主子产生丝毫怨恨,反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夺取大明王朝江山的谋划之中。

顺治元年,范文程上书多尔衮奏请出兵大明,夺取天下,多尔衮纳其言,出兵大明,五月二日,清军攻入北京。可以说,范文程一己之谋划,为满清人打下大明半壁江山,所以康熙帝盛赞其曰:“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结语

故而在明朝第一大汉奸之名冠以吴三桂实在有悖事实,比起范文程之卖国,吴三桂差之远矣,吴三桂卖了山海关,而范文程却是卖了东北,卖了大半个中国。吴三桂卖国只卖了地盘兵马,而范文程卖国不仅是地盘兵马,更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被他卖的干干净净,如此汉奸,不称第一实在说不过去。

明末第一大汉奸吴三桂,在明朝灭亡后引满清入关残杀中国人,明末一亿多人口到了满清稳定***的康熙初期,剩下不足两千万人,从此中国进入形象丑恶又丧权辱国的猪尾巴时代,祸害中华。

清末第一大汉奸,爱新觉罗溥仪,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抗日战争时期,率领族人认小日本为祖宗建立伪满洲国,祸害中华。

回答完毕!

明末第一大汉奸,当属崇祯。其不但大幅削弱明军实力,还变相转交火炮技术于满清,导致华夏沦亡惨剧。

一是,三分关宁铁骑,明军对鞑军再无野战对抗能力。崇祯亲手毁掉了明军翻盘的最后希望!

二是,生剐袁崇焕后,崇祯与孙元化反而提拔重用皮岛系兵匪,掌控大明最精锐的葡式火炮部队。三顺恶奸裹挟葡萄牙教官、工匠和水师降清。明军对清军仅存的远程重火力和守城优势不复存在!用人失察,变相资敌。竖子成名,华夏危亡!

电视剧经常看到两广总督、巡抚大人之类的官名,这里的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官?

在清代,总督巡抚都可以称为封疆大吏。 总督巡抚都是文官制,非地方官。总督为正二品,按例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巡抚为从二品按例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总督通常管辖1-3个省军务民政,巡抚只管辖一省民政军务,总督侧重于军务,巡抚侧重民政。二者相较总督品级更高辖区更广,但巡抚并不是总督下属,二者属于平行关系,都是直接受命于皇帝。 按今天眼光看,两广总督大概就相当于军改前广州军区司令兼广东广西省***,巡抚则相当于广东广西省***。二者虽各有侧重但权利职责却很相似,之所以实行督抚制,也是害怕地方大员做大做强,以总督巡抚为互相掣肘罢了。

通俗的说,两广总督就是广东、广西的最高行政长官,巡抚大人相当于某一省的***。所不同的是他们除了管理地方政务,还执掌军权,可以说是“上马管兵,下马管民”,权限要比今天的***更大。

总督与巡抚制度起源于明朝。明朝初年,朱元璋元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设“三司”取代原来的行省丞相。这“三司”分别是布政使,掌管民政和财政;都指挥使负责军事;按察使管理司法、刑狱。“三司”彼此独立,互不统属,省内重大军政事务须由三司会议,上报朝廷定夺。这样做虽然有助于君主集权,但三司并列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于是综理地方军政事务的督抚便应运而生。

总督和巡抚在设置之初,均属临时性质。他们奉皇帝之命,到地方监督、巡视地方官的施政。到了明代后期,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地方少有安宁,总督和巡抚便由临时派遣逐步变为常驻地方,成了地方最高一级的官员。虽然到了明朝后期,总督和巡抚已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大员,但是在《明史·职官志》和《大明会典》中却把他们列入都察院系统。这是因为督抚在设立之时,兼有都御史、副都御使之职,行使监督权。

督抚制度发展到清朝已基本成熟。清代的总督一般辖制两省或三省,巡抚通常则管理一省。如果总督与巡抚同驻一个省会的,通常巡抚要听命于总督。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往往矛盾重重,权限也很难划清。如果巡抚与总督不驻同一省,巡抚经常自行其是。有意思的是,尽管巡抚的权力比总督的小,但巡抚的成立时间要早于总督。巡抚出现于[_a***_]年间(1426—1435),总督设置于景泰年间(1450—1456)。

满清入关之时,鉴于督抚权重,曾考虑尽用满人,不用***。这一打算遭到给事中魏裔介的反对,最终清廷***纳了他的意见。所以在清前期,督抚反而多有***担任。其中岳钟琪便是一个例子,还有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中的于成龙也是一例。到了乾隆朝,国家基本稳定,以乾隆为首的满族最高统治集团,为维护满族权贵的利益,在督抚选择上开始一改过去做法,多用满人,少用***。直到晚清时期,满族权贵阶层腐化严重,无法应对此起彼伏恶社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平乱逐步获得掌控地方的大权,迫使清廷重用***出任督抚。其中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明朝巡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明朝巡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巡抚 总督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