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是谁

kodinid 6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第一忠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第一忠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七大忠臣良将是谁?
  2. 严嵩杀的忠臣
  3. 李定国是南明第一忠臣吗?忠勇双全,为何无法挽救明朝?
  4. 左良玉是明朝的忠臣吗?

明末七大忠臣良将是谁?

分别是孙承宗;卢象升;袁崇焕;杨嗣昌;史可法;孙传庭和洪承畴。其中洪承畴晚年风评极差。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万历44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

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是谁-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他在崇祯年间,随着松锦战役的失利,洪承畴转投清太宗皇太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奸”。

明末七大忠臣良将是

1   孙承宗;

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是谁-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明末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2   卢象升;

3    袁崇焕;

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明朝历史第一忠臣是谁-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人,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4    杨嗣昌;

5      史可法;

6      孙传庭;

严嵩杀的忠臣

杨继盛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杨继盛斋戒三日后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然而严嵩***传圣旨,将杨继盛廷杖一百,投入死牢。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但杨继盛却以“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拒绝了。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被***

定国南明第一忠臣吗?忠勇双全,为何无法挽救明朝?

李定国是忠臣这是肯定的!第一就有些争议了!大明立国三百余年忠臣自然数不胜数!以李定国的事迹来看第一还有些勉强还带一点尴尬!别忘了李定国是农民起义出身,前期一直奋斗在推翻明朝的斗争中一直是主力的!

而由于满清入关张献忠牺牲后李定国降明,这时候的南明控制的地区仅云贵川两广的部分地区了

纵然之后李定国两阙名王使得光复大明的形式一片大好,可南明内部却并不稳定!孙可望在李定国大胜后拒不发兵增援李定国进军湖南致使李定国无力继续收复失地,只能无奈撤军。而与孙可望的关系却低到冰点!之后孙可望降清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存亡之际,李定国竟为“整顿”内部把刘文秀等久经战阵的大将调回昆明,削弱了同清方接境地区的防御力量,间接使刘文秀郁郁而终。同时在人事任用,军队部署上也连续犯错,导致明军不断兵败,沦丧贵州全境,令清军直扑昆明

到这时候李定国已经根本无力反击了!内部不稳定,实力不允许啊!南明后期满清对南明实际已经是实力碾压了!李定国能做的也只能是给南明续命而已了!

良玉是明朝的忠臣吗?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南宁候。



崇祯元年(1628年)

辽东宁远发生兵变,时左良玉官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因此事丢了官职。 崇祯三年(1630年),左良玉复官后,在松山,杏山与后金作战,立下战功。 崇祯四年(1631年),左良玉因增援被清军围困的祖大寿有功,升为副总兵。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左良玉在自己总兵任上,一直与农民起义军山西河南等地剿杀,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此时的左良玉早已不是当年辽东战场上那个一心为国杀敌的左良玉了,对于匪寇,或是投城的农民起义军,一概收入自己的麾下。在几年的时间里,左良玉就拥兵几十万。声名显赫,对于明***是阳奉阴违,两面三刀。 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包围了北京城时,崇祯赶紧命左良玉起兵勤王,左良玉为保存实力,并没有出兵,最后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身亡。
但他得知崇祯皇帝***之后抱头痛哭。左良玉也因为这件事非常自责,他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说他不爱国,是奸臣,他为了大明政权,填压农民起义军,抵抗入关清军。说他爱国,是忠臣吧,当敌人兵临北京城下,大明朝危在旦夕,他却按兵不动。对于后人对他的评价,难道就是一代枭雄,一代军阀吗?。

历次观明代历史,感触甚多,总是觉得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太多,最后一个汉人强权王朝从衰败到消亡只用了几十年,相比之下,军力偏弱的宋代王朝,从金国、辽国蒙古相继入侵开始,坚持了上百年,还联手蒙古,干掉金国,最终抵不过蒙古铁骑,但虽败犹荣。明代的快速崩溃,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一是明代政治制度有重大缺陷,文官集团、宦官等党争不断,互相倾轧;二是历代明帝除朱元璋、朱棣外,雄才大略者少,庸才居多,选人用将有失偏颇;三是比起文官、宦官,明代武将地位偏低,稍有差池,性命难保,以至于明代后期,武将抗命不调,阳奉阴违者居多,左良玉就是其中典型人物。左良玉起于行伍,发迹于乱世,虽有将才,却无大帅之德,虽执掌万军,却最终误国误民。其罪有三:其一没有大局意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是臣非贤臣,是将非良将。虽受命平叛,却保存实力,与李自成,张献忠时站战时和,战绩平平,养叛军以自重,罪在不赦。其二能力平平,为国带兵,为民***,身居要职,只知道邀功请赏,不知为国分忧,军力虽壮,但军纪不严,战力不强,屡次为李、张击败,以至于避战不出,消极对抗,静观其变。其三,德行不足,其人偏听偏信,公私不分,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起兵于汉口,以清君侧为名,挑起内乱。左良玉因由东林党人举荐,朝廷委以重任,因此视东林党人为恩主,忘却国家社稷为重,而当时主政的马士英之流,虽有弘光皇帝支持,不思忠君报国,团结内部,一致对外,反而片面打压东林党人,导致各派矛盾激化,祸起萧墙,再加上崇祯皇帝的太子下落不明,各方心怀叵测。左良玉未能明辨是非,误信谗言,起兵作乱,让清军坐收渔利,加速南明朝廷倒台。其四,带兵无方,教子不严。左良玉虽有大军号称80万,顺长江而下,浩浩荡荡200里,行至九江,兵部右侍郎袁继咸好言相劝,虽有悔意,但部下不听将令,放火烧城,以致前功尽弃,一失足成千古恨,病气交加而亡,其子左梦庚执掌帅印,继续东进,为庐州总兵黄得功所击败,退守九江,在清军追击李自成还没到九江之时,最令人不齿的是左梦庚居然带领二十几万部下降清。论及左良玉父子,大敌当前,国家未亡,军队尚存,私欲滔天,挑起事端,自毁长城,其子降清更是千古罪人,因此,左良玉绝非忠臣良将,而是帝国将倾的罪恶推手,千古遗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第一忠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第一忠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良玉 定国 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