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代和明朝历史相似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代和明朝历史相似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制度与汉,宋两朝有何不同,反映当时?
汉代中央实行三公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互为掣肘,但宰相权力很大.另设九卿管理国家大事.由功勋贵族掌握国家主要权力.
明朝废除宰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处,对皇帝仅有草拟诏书的建议权,而相权则一分为六 ,由六部的长官分管 .但后来文官体系越来越严密,内阁权力越来越大,已经相当于实际的宰相.为掣肘内阁,夺回相权,皇帝设立了内廷太监机构“司礼监”掌握“批红”大权,与内阁“票拟”大权相掣肘.司礼监被称为“内相”.
反映出皇权越来越大,权力越来越集中.
南宋北宋有何区别呀?
宋包括北宋和南宋。区别如下三个方面!
1、位置区别。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
2、政治区别。北宋的政治偏向于隋唐,而南宋的政治却与明代更为类似,毕竟北宋基本上奉行“祖宗之法”,而南宋“祖宗之法”影响力明显减弱,相权与皇权矛盾冲突也有所加大。
3、经济区别。经济南宋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商品经济显然更为成熟发达,商业收入对于国家收入的贡献显然更大,而对外贸易也大幅度发展。
宋朝到明朝,清朝土地制度演变?
土地制度演变:
1)宋元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宋朝初期,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导致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随后实施的王安石变法也只是暂时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另一方面,“两税法”在实施中推行的“唯以资产为宗”“认田不认人”等做法,使得国家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佃农身份的合法化,中国历史上租佃制的普遍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租佃制的普遍化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明清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黄册”即户口册,“鱼鳞册”即土地册,如果不考虑其间具体技术方法的变化,这两种册籍一直沿用至清代和民国。里甲制度是一种基层组织形式,每个里甲实际上是一个有很强集体认同感的基层组织或合作社区,承担着赋役催征、社会教化、基层治理、行政管理等公共职能。这三大制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高度结合的有效机制,能够实现多重目标。
宋朝和明朝只隔了98年,为什么却感觉两个朝代之间相距很远呢?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因为宋朝与明朝之间,真的不是1279年到1368年这短短的98年之间的时间距离。事实上明朝一定程度上是再造华夏,重新缔造大一统王朝。
事实上,盛唐之后,中央大国就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大唐也在藩镇割据的平衡状态下又延续了150年,最终进入五代十国的大的分裂。
这之后,从后晋937年开始,传统从春秋战国以来就一直属于中原文化区的幽云地区就落入契丹人之手,从此以后,一直到大明北伐,汉人才最终又拿回故土。
而从汉朝开始一直直属中原王朝的安南地区。在五代之后彻底脱离了中原王朝。到了1127年,北宋灭亡,更是连中原王朝的发源之地中原地区都直接落入金人之手,***直接控制的地区局限于淮河大散关一线以南。
在宋金对峙的一百多年,事实上,南北的民心已经有巨大改变。南宋后期北伐,比如端平入洛,事实上已经没有几个北方***支持了。从1127到1368事实上又是200多年过去了中原地区才又重回***王朝的怀抱。
当然后来南宋又在蒙古人的巨大压力下坚持了四五十年。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虽然元朝从国土上来说统一了之前的辽金西夏大理南宋等几大板块的土地。但是元朝人是以统治粗放而著名。在北京做皇帝100多年。皇帝基本不会说汉语。地方实行包税制。按纳入统治的时间先后顺序把全国人分成四等。
可以说在元朝统治的时间内,几大板块的分歧不但没有得到弥合,反而因为蒙古人的无为之治,分歧更为巨大,而且整体越来越倾向胡化。
所以宋朝与明朝之间,其实不单单是这100年的时间距离。对于燕云十六州和辽东地区而言,已经相隔了500年,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已经在异族治下200多年。对于云贵地区而言,唐朝天宝战争之后就事实上是独立的政治实体了。
所以,朱元璋面对的,其实是一个文化是四分五裂的版块,所以一代雄主朱元璋,才会***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如南北榜案,如封王安定新归附的北方边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代和明朝历史相似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代和明朝历史相似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