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明军三峡口之战

kodinid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峡口之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明风华三峡口之战哪一集?
  2. 三国在湖北咸宁的著名战役?
  3. 1414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瓦剌?
  4. 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打更的更夫是依靠什么知道时辰的?

大明风华三峡口之战哪一集?

是第30集:朱高炽急病吐血杨士奇换防 朱棣继续进军三峡口决战

朱瞻基挣脱了束缚,又拿起刀冲进敌营中砍杀起来。明军伤亡惨重,军中的药物和医馆都十分不足,朱瞻基看着遍地受伤的士兵,十分难过

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明军三峡口之战-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在湖北咸宁的著名战役

咸宁,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北伐时期的汀泗桥战役都发生在此,并留下遗址。通山、九宫山、赤壁陆水湖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陆水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三国时期东吴陆逊驻军于此而得名。景区水域面积57km²,800多个岛屿镶嵌其间。景区内有三峡水库实验坝、雪峰山、云素洞等名胜

九宫山:位于通山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重峦叠嶂,有溪谷170多条、飞瀑流泉50余处,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末李自成败走通山,死于九宫山牛迹岭,留有陵墓

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明军三峡口之战-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414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瓦剌?

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成祖率军从京师出发。

  六月初,前锋在三峡口(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击败瓦剌部游兵。朱棣乘势向西北方向进攻。行至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遭瓦剌军的依山阻抗。

  瓦剌军三万余人迎战,因见“明军行阵整列,遂顿兵山巅不发”,分三路据守。

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明军三峡口之战-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祖于是亲率精骑驰援两翼,另外部署神机炮及时炮击,自己率铁骑冲入敌阵,杀瓦刺王子10余人,士卒数千人,大败瓦剌军。

是的。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常年在外征战,5次亲征蒙古大漠,打击蒙古势力,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亲征到长城以北的皇帝。后人常说明代“天子守国门”就是指永乐皇帝。1414年是明成祖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讨伐瓦刺并在土刺河打败瓦刺大获全胜。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五月,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明军又击破阿鲁***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大获全胜。后来,阿鲁台降顺,朱棣封其为和宁王

在此之前,朱棣已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不断强大,不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朱棣不允许北方出现强大势力,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再度出塞,亲征瓦剌。六月,大破瓦剌首领马哈木,向阿鲁台宣谕捷报。这一仗,明军以五十万之众对付约三万人的瓦剌军,却打得异常艰苦,明军虽胜,而双方杀伤相当。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打更更夫是依靠什么知道时辰的?

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至于各个更夫的时间坑定有误差的。

而古代的更夫制度大致如:两人一班。待更鼓过后,一人执锣,另一人执梆子,按一定的节奏敲着,穿街过巷彻夜巡行。除了向人们通报时辰外,他们另外负有“警惕烛火”、“提防偷盗”的保安职责。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夜夜巡行于街堂里弄之中,责任不小,而收入甚微,苦不堪言。自汉代直到宋元时期,更夫、扫街的都是由市井里正、地保等城镇中最小的管理者出面雇佣、管理。到了明代,巡更这一行归于丐帮,多是由老弱病残的穷人充任。到了清代,朝廷为了加强管理,便从治安缉盗方面强调巡更的作用,巡更的就成了官差。从此,巡更的也就多用身强体壮、手脚麻利之人,待遇也提高了一些。民国时期,钟表普及了,更夫这一行也就逐渐被淘汰了。而更常见的口号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防贼防盗 闭门关窗 。大鬼小鬼排排坐。平安无事喽。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寒潮来临,关灯关门。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三峡口之战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打更 更夫 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