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有哪些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历史文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望远镜哪一年进入明朝?
  2.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望远镜哪一年进入明朝?

望远镜是明清时期耶稣会上叩开中国大门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 林文照先生认为中国最早提到望远镜的历史文献是 1615 年刊印的、由葡萄牙来华耶稣会士阳玛诺(1574—1659 年,1610 年入华)所著的《天问略》。

望远镜的真正发明者是荷兰米德尔堡的眼镜工匠利伯休。他于 1608 年用水晶透镜首创了折 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依据传闻和他对于折射光学的已有知识,很快也创制出了望远镜,并第一次把它用于检视星空

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626 年德国来华传教士汤若望著《远镜说》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望远镜知识的专著,望远镜的实物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能是在1622年,携带者即汤若望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自己培植开始的,包括原始社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稷、麦、稻、桑、麻;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并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

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玉米 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明代传入我国。16世纪70年代,玉米是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的。19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不仅继续向山区,而且也向平原地区扩展了。

2:甘薯 原产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3:铃薯 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等。由于耐寒、耐旱的特点,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花生 原产美洲巴西,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亦称落花生、长生果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更加受欢迎。

5:南瓜 明朝的时候从南美洲引进的蔬菜,后来被广泛的种植。

美洲农作物的大量引种推广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也是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明朝之后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是“救命”作物。从明朝之后中国的人口开始突破了六千万、一亿、两亿,至清末已经突破四亿,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激增。

番薯、玉米、土豆这些易于栽种、适应性强且产量较高的作物,基本上都是救荒救命的作物。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农作物,至今都是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饮食结构。

高产作物的推广并非是一个忽然就普及的过程,就南方大部分地方的方志来看,高产作物的推广是从明代到民国一直在慢慢推广,但是限制于赋役征收还是以钱粮二色为本位,其他作物作为折色卖不上价,玉米、红薯等作物多是以原有粮食作物的补充而存在,而并非大规模使用而显著提升人口限制。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限制不仅仅在于作物,更在于人均土地规模,玉米、红薯等作物相较于传统米麦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像米麦那样精耕细作,而这点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不算做一个优势,中国传统农耕社***在意的“糊口”,其实是“经济上”的糊口,而不仅仅是粮食,所以在可以无限制的投入劳动力的时候,米麦的经济效益其实明显高于玉米、红薯等,玉米红薯更多用于无法种植米麦的地方,但在这些地方,更多农民会选择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的历史文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美洲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