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上明朝历史试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七上明朝历史试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7年高考题目?
A:
(一)文科
1. 国际新闻业和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如何?
2. 稳定和发展比较安全局势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3. 古代文化对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
4. 如何通过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5. 各国应***取什么措施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理科
1. 气候变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
2. 如何应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热量传递的现象?
3. 好氧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有何重要作用?
4. 地壳构成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5. 如何发现新的化学反应机制?
问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说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总是陷于失败的基本原因?
2、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多少周年?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7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题一、简答下列各题(共25分)1、写出山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的简称。
2、写出我国四大盆地的名称。3、写出我国三大油田的名称。4、写出世界四大河流的名称。5、写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名称。
6、写出朝鲜、美国、坦桑尼亚、伊朗等国首都的名称。7、写出巴西,埃及,马来西亚等国产量居世界前列的物产。
二、回答下列各题(共25分)1、我国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2、说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平均亩产400斤,500斤,800斤三个地区的分界线。
3、说明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4、从我国上海乘海轮到英国伦敦,按最短航线,要经过哪些海洋,海峡和运河?(要求按航行顺序答)
明代唯一现存的状元殿试考卷,书法和内容都是顶尖的吗?
明代状元赵秉忠的试卷我只见过***版。赵秉忠的考卷能被当朝皇帝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说明他的台阁体书法和内容都是顶尖的。如果赵秉忠的书法和内容不是顶尖的,能会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吗?
馆阁体书法,明代称之为台阁体,清代称之为馆阁体。台阁体和馆阁体字,是明、清时期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时用的标准的楷书书体。近年来,有不少网友说台阁体和馆阁体不是书法而是写字,这话说的似乎有点道理,因为,在明清时期书法二字还没问世呢,那时候就叫写字,而且也没有书法作品一说,当时人们把文人们用毛笔写成的作品称之为“一幅字”,而不是称之为“一幅书法作品”。比如:求幅字;讨幅字;“索幅字”,都是那个时期的专业用语。
明代试卷,不但要求必用台阁体,而且对试卷的章法布局和用墨也是有规定的。请各位看位朋友看上图。状元赵秉忠的考卷,中规中矩,清雅扑面,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观后回味无穷……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大业年间,废止于清代光绪末年,历经了13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寒窗学子寻求功名,光耀门楣的必经之路。
在这悠悠1300年间,共产生过状元近800人,其中有名有姓,可考的状元郎就有600多人。他们的殿试考卷大都是文情并茂、书艺过人、出类拔萃的上乘佳作。
这些原本深藏宫廷、难得一见的状元卷,绝大部分要么遗失在朝代更替中,要么毁于战火硝烟里,或者葬身于自然灾害,留存于世的可谓凤毛麟角。
不过,仍有一份状元卷穿越历史,带着厚重的沧桑得以侥幸保存下来。那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份殿试卷,现今留存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这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份状元卷。
(藏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殿试卷)
那么,这份状元卷究竟有何神秘之处呢?围绕这份状元卷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这份状元卷的主人名叫赵秉忠,他在25岁时参加殿试中头名状元,先后出任过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后官至礼部尚书。
为官期间,赵秉忠性情忠直、一身正气,极度看不惯阉党魏忠贤等人把持朝政、陷害异己、嚣张跋扈,因此奋起同奸党展开了不屈的斗争。后因其门生参与弹劾魏忠贤而受牵连,差点儿被魏党构陷问罪。
赵秉忠眼看朝政日危,深感无回天之力,又不愿同阉党之流同朝为官,于是多次上书请辞告老还乡。退隐乡里后,赵秉忠又受到挚友刘钟英一案的牵连,以“与刘钟英久倚门户”的罪名,被削官夺俸。1626年,赵秉忠愤懑而死,终年53 岁。
赵秉忠状元卷是一本册页,长3.3米,共22折。每折通高47.6 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系锦绫装裱。
科举是我国古代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资料记载,中国有着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一千多年一共产生了700多位文武状元,绝大部分的状元的试卷随着时间和历史原因都烟消云散了,我们现在唯一能够看到的状元试卷就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状元卷子。
这份殿试考卷是由赵秉忠的第13世孙于上个世纪80年代捐献给国家的,是有明朝三百多年以来唯一的状元卷,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历史的巧合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够看到几百年以前只有帝王才能看到的状元卷,有机会真的应该去博物馆看一看。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全卷(可以保存横屏观看)
这份状元试卷全长268厘米,有两米多,装裱件高47.6厘米,内里高14.1厘米,整体装裱,保存完好,可以说是一篇鸿篇巨制。
卷首用红笔书写着“第一甲第一名”字样,为当时皇帝朱翊钧亲笔题写,下面还盖着“弥封关防”的大印,全篇内容用不到1厘米见方的小楷书写,一共有2460字,阐述了赵秉忠对于国家隶制的看法,以及一些关于如何让国泰民安的方法。
赵秉忠状元卷局部
这幅作品的内容是不是顶尖的不敢说,我也并没有仔细的研读过,但是既然能够被选上“第一甲第一名”,我觉得至少在当时可以说是顶尖的。
赵秉忠状元卷局部
对于书法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觉得他的这幅小楷作品绝对可以说是顶尖的,他的小楷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取法方向。
从他的楷书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学习当时的流行书风,而是选择了学习魏晋小楷,有钟繇和王羲之小楷的味道,字体略扁,还有隶书的意味,字体结构标准、格调古雅,称得上是顶尖的小楷作品。
你觉得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上明朝历史试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上明朝历史试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