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藩镇割据历史现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藩镇割据历史现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藩镇割据特点?
割据的藩镇在本境内,召集党徒,练兵修城,自收租税,自定法令,自除文武官员,尽量保持独力的权力。“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其职位父子相袭,或为部下所袭。中央***往往承认既成事实,不能稍作更改。藩镇“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他们拥兵自重,“自擅一藩,职贡不入,赏罚由己”,俨然成为一个个独力王国,不但不听命于朝廷,而且挟持朝廷为其所用,唐中央***成各藩镇玩弄的工具。
在经济上,各藩镇成为地主利益的集中代表,他们“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江淮转运路绝,两河、江淮赋不上供,但多时献奉而已”,这直接危及中央的财政收入。尤其是河朔节度使,“户版不藉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而朝廷又对此毫无办法,于是“国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剑南、岭南四道数十州”,中央的各项支出只有靠这几个地方来维持了。
至唐末藩镇割据的后期,镇帅在全军中的地位日渐势微,部将反抗镇帅的事时有发生,镇帅由部众拥立屡见不鲜。因此镇帅不轻易相信部将,部将们对镇帅缺乏忠心。为收揽人心,镇帅们常把勇敢的部下收为养子,为其效力;或是放纵他们杀戮抢掠,这样,牙兵则“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视百姓稍不如意,则举族被诛”。
藩镇割据历史讲解?
藩镇割据是指明末清初时期,各地方文武官员和豪强势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形成一种分割割据的局面。
这种割据局面严重妨碍了全国政治的稳定和统一。
造成藩镇割据的原因非常复杂。
在明朝末期,太监专政独裁、地方官员***、外族入侵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央***的衰弱和地方豪强的崛起。
清朝刚刚建立时,多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激烈的争斗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地方割据的现象。
藩镇割据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它破坏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和疾苦。
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表明,国家统一和全民共同繁荣的基础在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唐朝藩镇割据时间?
第一阶段从唐代宗李豫初年到唐德宗李适末年(762~805),是割据形成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从唐宪宗李纯永贞元年至元和末年(805~820),是讨伐叛镇的时期。
第三阶段从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874),是藩镇复活并延续的时期。
第四个阶段从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875~907),是藩镇相互兼并的时期。
唐朝藩镇割据的时间,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的。潘氏之乱总共有八年,从公元755年到公元763年。当时吃乱结束以后,各个地方的节度使就开始势力坐大尾大不掉,就不服中央政权。但是其实也就是有几个潘镇比较不服而已,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是服从中央管理的。比如说王博的父亲就被流放到越南。就说明当时的越南交趾,还是服从中央管理的。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唐代藩镇割据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反而是由于藩镇割据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唐初在主要的州设置都督府,后来各州设置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就是藩镇,后藩镇指节度使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
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控制,朝廷失控。最初藩镇只管辖本地区的军队(部分),负责辖区行政管理(部分军队)的官员(刺史)由朝廷直接委派,另外朝廷委派征税、赈灾、运粮、屯田等官员。制度是好的,就是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不久,各州节度使或经略使即藩镇自行兼任财政、行政等职,并管辖所属各州刺史。后严重的到,藩镇可世袭,不必朝廷同意。所属军队任意扩充,任命官员,征税等。迅速坐大,与朝廷抗衡,乃至取而代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藩镇割据历史现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藩镇割据历史现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