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题唐朝灭亡的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题唐朝灭亡的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二、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1、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自雄,中央***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2、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掌控禁军,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压制文臣。三、唐朝灭亡的其它几点原因如下:1、朋党之争。在南牙北司之争中本就处于弱势的文官系统,内部同时也出现了朋党之争。牛李党争的结果加速了士人阶层的分化,削弱了文臣与宦官斗争的能力,使得文官转向地方藩镇,朝政更加不稳定。2、掠夺性的赋税政策。安史之乱之后,中央财政紧缺,不得不逐渐加重赋税。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两税法取代租庸调,以及钱贵物轻,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赋税名目愈加繁多。3、农民起义。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朝廷向百姓增加赋税和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加上连年发生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于是,以王仙芝与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是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宦官秉政、藩镇割据、门阀党争、农民起义,唐朝在多年动荡中彻底崩溃,最终走向灭亡。
安史之乱之后农民起义军越平越多,连年干旱,外忧内患,中央力量越来越弱,各路军阀割据土地,开始了藩镇割据,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后朱温灭了唐哀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唐朝怎么亡的?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割据,中央名存实亡。
直接原因
公元904年,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公元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即灭亡的原因?
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昭宣帝唐李拀,哀帝李柷(chù)是昭宗第九子,生母为何太后,初名李祚。唐哀帝即位时,是藩镇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祐二年,梁王朱全忠见灭唐时机到,将唐朝朝臣杀光,天祐四年逼李柷禅位,自做皇帝,改名朱晃。建国号“大梁”。唐王朝灭亡。
唐哀帝李柷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唐景宗李柷史称“唐哀帝”。他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实际权力的梁王朱温(朱全忠)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见白马驿之祸),接着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名朱晃,是为后梁太祖,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总计290年、传21帝的***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哀帝当国,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决策。他即位以后甚至都没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号。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帝国近300年的基业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了。
哀帝在位期间,其实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义下达的制敕,其实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办理,所谓“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
他名义上的上朝,也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停罢。哀帝能够做的,就是顺乎朱全忠的意思,把朱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一步步提升和加固。
天佑二年(905)十月,敕成德军改为武顺军,下辖的藁城县改为藁平,信都为尧都,栾城为栾氏,阜城为汉阜,临城为房子,这是为了避全忠祖父朱信、父亲朱诚的名讳。朱全忠父、祖的名字要避讳,说明朱全忠已开始超越了臣下的身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题唐朝灭亡的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题唐朝灭亡的原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