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明朝牛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明朝牛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中的十大英雄人物是哪十个?
当年明月的排名是这样的: 综合排名只排了前两名,王守仁和于谦。
没有第三,原因是他觉得这个第三很难排。1、其他的排名: 第一内阁首辅:张居正。第一官僚:徐阶 第二:申时行。开国名将:徐达,李文忠、常遇春、冯胜、朱文正、邓愈。明朝综合名将排行中,戚继光可以排到前五。三大才子:杨慎、解缙、徐渭。这些全部是当年明月原书中的排名。2、 还有如下重笔描写的正面人物:刘基、李善长、蓝玉、张玉、姚广孝、杨士奇、杨荣、杨傅、胡潆、郑和、李贤、李东阳、杨一清、杨廷和、夏言、杨继盛、胡宗宪、徐阶、高拱、海瑞、李时珍、李如松、李成梁、叶向高、杨莲、孙承宗、袁崇焕、徐霞客。3、另外还有一些人物由于各种原因,写得不多,但也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李贽、徐光启、黄宗羲、顾宪成、宋应星等等。《明朝那些事》里谁是第一牛人?
王阳明啊,就是王守仁. 《明朝哪些事儿》中明确的说过,本来于谦,张居正都该排第一名,但于谦过于陈腐,张居正的遗产问题使得他们都不能算第一. 但明朝有一位更猛的人,明朝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他的心学影响了整个明朝,不仅思想,军事上也是一位天才.
明朝最后一位牛人?
黄赓,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
黄赓,字仲叙,龙湾(今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黄赓在殿试中对答崇祯皇帝时说道:“臣尽忠报国而已。”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至,跟随的金声率众固守徽州,身为先锋,斩获甚众。金声英勇就义后,隆武二年(1646)黄赓也在池州九华山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清兵对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随后,黄赓投奔福建的隆武政权。隆武帝败亡后,不降,被放归后出家为僧。
谈一谈你心中的明朝第一臣,为什么?
本人算是愤青中的一员,所以喜欢的明朝著名人物大都是戚继光、郑成功、李定国之类的武将,我任为的明朝第一臣是明末永历朝的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虽然早期是明朝的乱臣贼子,但自从归明后那真是擎天之柱,如果没有李定国辉煌的战绩,南明估计坚持不了二十多年。
李定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抗下了陆地战场上和清军对垒的重任,“两撅名王”时打的清廷都打算和他划江而治,要不是孙可望在后面扯后腿,没准真打出个南北朝。
唯一可惜的是李定国和郑成功因为政治原因不能很好的配合,否则一陆一海,还真不好说满清是否能占据中原花花江山。
张居正历史十大明相,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死后被明神宗抄家,万历皇帝认为张居正“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他用这12个字给张居正定了性,这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但这并不妨碍其生前的功绩,在他的改革治理下中后期时的明王朝国富民强,所以说他是明朝第一名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明朝牛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明朝牛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