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背景

kodinid 6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帝国启蒙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有何异同?
  2.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与启蒙运动的区别?
  3. 李贽的历史观包括哪些?
  4. 清朝统治的建立是明末清初法律启蒙中断的主要原因吗?

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有何异同?

不同点:1.所处环境不同: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英国和荷兰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欧洲大陆各国,而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思想深度不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需要的各类思想,比如三权分立以制衡,社会契约学说,而且他们的思想较深,是以理性为核心的;中国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思想家提出诸如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等思想,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

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影响不同:欧洲的启蒙思想提出后,立刻发生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中国的民主思想被清朝统治者禁制,无法广泛传播,只到近代才对***、孙中山等人有所启发,付诸行动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与启蒙运动的区别?

明末清初中国的进步思想家猛烈批判了封建专制度,但没有在否定封建专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制度设想。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但否定了封建王权,而且提出了新的制度设想。如:开明君主制、社会契约论、人民***说、三权分立等。

李贽的历史观包括哪些?

进步的历史观

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李贽对《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2.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3.民本思想。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统治的建立是明末清初法律启蒙中断的主要原因吗?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实际上,我认为即便不是清朝统治,恐怕中国也很难进入法律启蒙。

因为我国的封建政治体制是为了农耕文明需要而存在的,一切都符合农耕文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下必须要集权。

农耕经济最大的缺点就是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需要强有力的中央***调配社会***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济。同时,出于国防需要,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需要大量的国防***,这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存在。另外,如果国家处于分裂状态,那就意味着征战不断,这也非常不利于农耕生产。

正因为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耕文明,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强权的***,即中央***,而作为中央***的最高首脑皇帝,则需要集权。历史上皇帝被罢黜或者被废,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如外戚宦官、权臣、地方诸侯等等,这些在明清时代都得到了解决——极度高度集中的皇权。所以,就出现了可以凌驾一切的力量,皇权力量。

另外,在这里要说一下法律启蒙,法律启蒙实际上就是法治,以法治国,这里的法治,是法律大于一切,而不是某种力量能够超越法律。而在农耕文明状态下,皇权大于一切,所以皇权是大于法律的,那么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启蒙。

要产生法律启蒙,必须生产方式发生转换,那就是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生产方式,而进入到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就必须要有科学,遗憾的是中华文明不可能产生现代科学体系,因为中华文明里面没有完整的逻辑学——产生现代科学体系所必须的。

所以清朝是做不到这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启蒙 明末清初 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