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太宗谥号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太宗谥号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宗是好谥号吗?
太宗并不是谥号,而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庙号规则来说,只有开国皇帝才可以称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而太宗一般为王朝第二代统治者,一般对新王朝建立也有创基立业之功。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明太宗等。由此可见太宗庙号的珍贵。
唐朝明君排名?
1.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1唐高祖 李渊 建立唐朝
2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3武则天 建周 国力上升 破格用人,创立“自荐”为官制度;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自创武举和殿试
4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精简官吏,定期考核;募兵制;大力发展生产
司马昱为什么庙号太宗?
司马昱执政初期,桓温在外,司马昱在内,二人配合默契。可惜在北伐人选上,司马昱并未用桓温,而是用了名声在外的殷浩,最终殷浩的失败也使得朝堂纷纷投向桓温,桓温不负众望,伐蜀,收回洛阳,一时间声名无两。可惜最后的北伐彷徨犹豫,错失良机,只能通过立司马昱来将自己绑在相王的战车上。最终二人点到为止,先后去世,并未再起风波。
在司马昱的基础上,才有了东晋皇权最强的司马曜时期,以及淝水之战的大胜。所以谢安作为司马昱政治的继承者,给司马昱上太宗简文帝的庙号谥号,也是十分恰当的。
唐太宗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平民草莽出身,他可是个妥妥的贵族。
李世民父亲大家都知道是李渊,是隋末太原太守,袭唐国公,后夺了隋朝天下是为唐高祖。李世民的爷爷是李昞承袭为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国公。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的父亲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世民叫隋炀帝杨广表叔,隋文帝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是李世民的姨奶奶。
就这么牛的背景,在隋末乱世不博取个皇帝位都说不过去。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太宗谥号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太宗谥号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