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述唐朝历史的史料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记述唐朝历史的史料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记载唐朝实行民族政策史料?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①军事打击(对突厥的战争),②设置机构(在 突 厥旧地设都督府,在西 突厥旧地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在西北设瀚海都督府,在东北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③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和亲和会盟(几次同回纥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长庆会盟),⑤经济文化交流。重点理解机构设置和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认识唐朝民族关系有兵戒相见,更有友好往来,主流是和睦友好。 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一视同仁的态度,允许少数民族学习华夏文化,在朝为官,甚至招募少数民族军队(唐朝后期的主要战力均是少数民族军队)
记载安史之乱的史料
“安史之乱”历史资料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分别是怎么个概念?
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历史上25史是正史,也就是所谓的原始史料。
二手史料就是后人根据前人所写的材料加上自己的意思写出来的。例如新唐书和资志通鉴就是正样的关系,前者是介绍唐朝的史料,而后者是根据前人所写在根据自己的意思,在不违背当今统治者利益的前提下写出来的。
一般后者由于时间交前朝比较久远,而不完全是正确的。
《新唐书》的史料来源是什么?
《旧唐书》修于五代分裂之时,又值戎马仓卒之际,史料收集,自有困难。实际上时代太近,史料分散隐藏,反不如时代稍晚,史料散出,可以集中收集。范晔所以能修《后汉书》,裴松之所以能注《三国志》,就是这个缘故。
《新唐书》史料不易列举,因《新唐书》并未注明出自何书。从和《新唐书》同时编纂的《通鉴》来看,凡修《通鉴》时所能看到的唐代史料,修《新唐书》时自必见及。如宋敏求等为博学之士,熟于唐代典故,必能引用无疑。《通鉴考异》中提到唐代史料,胡元常《通鉴全书附引用书目》载之约有三百种之多,可以作研究《新唐书》史料的参考。就《新唐书》明显增加史料的地方来看,如志增选举志、兵志。表为《旧唐书》所无,《新唐书》有《宰相表》三卷《方镇表》六卷、《宗室世系表》两卷、《宰相世系表》十一卷(表原十五卷,连子卷共二十二卷)。列传部分,文征明《重刻旧唐书序》言新史删旧史六十一传,增三百三十一传增传多也说明有新史料增加。
欧阳修曾撰《集古录》,他收集古代金石刻,自作跋尾为金石之学最初的提倡者和研究者。《新唐书》中也反映了金石铭刻的史料。如唐初孔颖达是经学家和史学家,《旧唐书》说他字仲达,《新唐书》列传也说他字仲达,但在宰相世系表中则作字冲远。同一《新唐书》,纪与表不一样,这是欧宋两人各不相谋的缘故。但冲远二字,见孔颖达碑,《集古录》跋尾中曾作考证,可见欧阳修利用金石史料,在当时也算崭新的史料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述唐朝历史的史料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述唐朝历史的史料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