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还存在吗

kodinid 2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强大,为何有人说唐朝历史上却有一个很大的污点,屈辱至极?
  2. 为什么北宋汴梁被金国灭了就灭亡了,而唐朝长安被人攻占六次却能够打回去?
  3. 朱温真的是一个残暴到玩弄张全义一家的色魔?
  4. 唐太宗是否改了唐初历史,改了哪些?

唐朝强大,为何有人说唐朝历史上却有一个很大的污点,屈辱至极?

强大如唐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很大且屈辱至极的污点——《清水盟约》。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条约

唐朝时期吐蕃逐渐地整合了各个小邦的政权,成立了吐蕃王朝。唐朝初期,吐蕃就开始不断的攻打唐朝边境,在不断的战败中百姓们饱受异族的欺凌,大唐用两次的和亲和割让黄河河西的领土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吐蕃因为得到了很有优势的地理位置,还因为那块土地很是肥沃农产品产量提高,让吐蕃国力不断的增强,更是常常攻打***。

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还存在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北宋汴梁被金国灭了就灭亡了,而唐朝长安被人攻占六次却能够打回去?

北宋南宋是为了区别这样称呼的,其实都是宋朝,所以严格上讲,汴京被金国攻破后宋朝并没有灭亡。

唐朝国都六次被攻破,但唐皇室跑得快,只要皇帝以及皇族没有死完,朝代自然不算灭亡。唐朝成也藩镇制度,亡也藩镇制度。只要有地方节度使支持,唐皇室就能收复长安。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多方面原因

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还存在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是制度的不同,唐朝的最强势力,不在都城,而在地方,真正在长安的兵力并不多,这不仅仅是安史之乱之后才有的,从唐朝开始一直面临的问题,都是国都兵力很少。

这一点在贞观三年吉利可汗南侵,都快要打到长安了,而长安的兵力也就万余,可以唐太宗玩了一个空城计。在贞观十二年的时候,吐蕃侵唐,这时唐军主力在辽东,实际给侯君集的部队只有五万人而已,这已经是当时长安能抽调的最多人了。

到了唐玄宗时,给哥舒翰的十四万大军,可以说是长安能出的最多的兵力了,哥舒翰全军覆没之后,长安便无力抵抗。

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还存在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安兵力少在吐蕃攻陷长安也有体现。唐代宗让郭子仪出山,实际上拼凑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而对手多达二十万。而德宗时期的泾源兵变,唐德宗几乎无力抵抗。不得不逃亡奉天,让李晟平定叛乱。

可见,终唐一世,国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问题是,国都本来兵力就少,国都的攻陷,对于整个唐朝的军事力量的损失很是微小,甚至唐朝皇帝只要召集几路忠诚的节度使,就可以轻易收回。所以想要通过攻破长安来灭亡唐朝,并不容易。

而宋朝则不一样,宋朝制度是强干弱枝,主力都集中在国都,而地方力量很弱,这个虽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国都的安全,但国都一旦攻破,朝廷的的底牌就会被抽掉一空,剩余地方的力量,无力形成强有力的反击力量,更无力挽救灭亡厄运。

其次是精神不同,唐朝国家开放,民风彪悍,即使到了最衰弱的的唐禧宗,在逃亡蜀中以后,还是想要回归长安,唐昭宗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可依然想要朱温李克用互相残杀,恢复盛唐荣光。也就是说,即使到了最为衰弱的时候,唐朝皇帝依然没有放弃恢复盛唐荣光的梦想,即使失败,也要拼死一搏。

而宋朝这样的精神却少了很多,除了南宋初年一些热血男儿,想着恢复中原。皇帝大多是更喜欢偏安和守成,南宋抵御金国和蒙古国表现的很出色,但只是为了保持偏安的状态。对于拼死一搏的战斗精神,弱了很多。

对于唐朝的都城六陷,天子九逃,成为唐朝的巨大污点,但唐朝屡次国都被破,屡次兴复长安,直到最后,也想着放手一搏,这样的朝代,始终值得尊敬。

朱温真的是一个残暴到玩弄张全义一家的***?

朱温是后梁王朝,最为出名的皇帝。有五代历史记载史书,一共有两本。一个是北宋官方修订的《旧五代史》,另一个就是欧阳修自己编订的《新五代史》,这两部史书,后梁的评价完全不同。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其实根据小编了解,《旧五代史》的描述比较贴合事实真相,毕竟欧阳修的人品,让人不敢恭维,尤其是对后梁皇帝朱温的描述,更觉得欧阳修的主观描述比较多。

从元代开始,理学的地位,在提升加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僵化和变异的情况。尤其是朱温一个小人物,竟然篡夺******,竟然成功了,因此他在历史上越来越被人仇视。因此他所主导的后梁,被欧阳修丑化之后,符合当时的政治历史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宋朝版本的《旧五代史》,几乎失传,逐渐的被《新五代史》取代。然而《新五代史》对于后梁的***,权势诋毁之言。他把朱温以及后梁将士的政绩,全部抹杀,把他们的败绩或者说劣迹,极度的夸大,更甚者把毫无根据的历史段子,也收入史书之中。

《新五代史》朱温本纪中,仅仅只有一页纸,其中大多半都是欧阳修,辱骂、指责朱温的内容。

在《新五代史》中,记录了一段朱温扒灰、淫辱张全义,一家女眷的事情,其实只是出自于一本叫做《北梦琐言》的民间小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信度而已。而在《旧五代史》也引用了这一段,可是他描述的内容,是对朱温的这段往事,是存在怀疑态度的。

欧阳修这些宋朝的文人,为何针对朱温,进行疯狂抹黑的呢,其实愿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朱温的人品,让人抓住把柄,多次背叛自己的主公。

第二,朱温当上后梁皇帝之后,为了皇权排除异己,残杀大臣

第三,这是最严重的,就是篡夺皇权,改朝换代。

朱温确实残暴好色,但不能把所有的坏事都推到朱温头上,这个事情我个人倾向是民间传说,未必是真。

所谓“朱温乱全义之家,妇女悉皆进御”,出自北宋王禹偁编撰的《五代史阙文》,这是一部被收录在《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的著作,比野史强些但也有限,只能作为正史的补充,比如其中记载“庄宗三矢告庙”,明显与史实不符。

比王禹偁资格老一些的北宋薛居正编撰了《旧五代史》,其中提到了《五代史阙文》和这个事情,但态度很明确,记载并标明出处但不***纳。薛居正对张全义评价很低,但不认为朱温和张全义之间会发生这种事情;而且北宋初期应该还有后梁帝国的帝王实录存在,其中也没有相关记录,薛居正认为史家不会避讳此事,既然实录上没有记载就应该没有发生。

之后,比他们晚百年左右的欧阳修对朱温态度更为恶劣,堂而皇之的把这个事情写入了《新五代史》,并未提及此事来自《五代史阙文》这个不太靠谱的来源。欧阳修编写的史书一贯爱憎分明,文辞简练优美,但史料价值也就那么回事儿,不能代表此事确实存在;与欧阳修几乎同时期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并未提及此事。

另外,在野史及时人笔记中,本人粗略检索,《北梦琐言》、《太平广记》等书中未见相关记录。

张全义的经历简单说是这样的:

当初黄巢兵败后继续举起大齐帝国旗帜的是“蔡贼”秦宗权,此人曾经盛极一时,洛阳及附近控制黄河三座浮桥之一孟津桥的河阳三城就在秦宗权势力范围之内。后来秦宗权败在朱温手下,放了一把大火后主动退出了洛阳、河阳等地,张全义就趁机占了洛阳,另一个人叫李罕之占了河阳三城。

开始二人关系很好,张全义是个标准的种田流,一直在努力恢复已经残破不堪的洛阳及周边地区。李罕之这人是个劫掠流,经常让张全义给他提供物资粮草。张全义受不了,就趁李罕之外出劫掠时攻占了河阳三城。李罕之老家没了就投奔了李克用,李克用和李罕之共同攻打河阳,张全义抵挡不住向朱温求援,朱温派兵击退了李克用、李罕之联军,救了张全义一命。

太宗是否改了唐初历史,改了哪些?

感谢邀请!

一、李世民修改了唐朝建国的历史。

唐朝建立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由李渊主导的一次军事起义,李渊的几个儿子、包括女儿都积极参与了,也都有功劳。

而李世民为了提高“玄武门之变”的正义性,掩盖“弑兄篡位”的事实,把建国的历史改的面目全非。李渊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人;李建成变成了一个无尺寸之功、却忝居太子之位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广交豪杰、精心谋划、首倡起义的首功之人。

二、李世民夸大了唐初的治国[_a***_]。

所谓“贞观之治”是有水分的。唐初事实上还是比较穷的,李世民曾经想要搞封禅,就是因为没钱,后来就没搞成。唐朝真正开始繁荣和富裕起来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

感谢邀请!

唐太宗文治武功可称盖世无双。

1.为政任用贤才,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开科举不避寒士,设弘文馆,储备天下人才。

2.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耕作有时,安定生产。重农轻赋,戒奢从简。

3.促商业发展,振兴丝路。

4.开边拓疆,设安西四镇,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

5.民族关系开明友善,减少民族隔阂,增强民族间互补和融合。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改史的会让你知道他改了历史?那样岂不是越抹越黑?都能改了,为什么还能让别人知道她改了,居然都有能力改史,为什么没有能力改自己改史的史,李世民脑子瓦特了?故意去改史然后留下自己改史的骂名,不仅让后世知道了自己的劣迹,还让后世质疑自己的功绩,话说回来,我都能想到的事,他李世民想不到?[狗头][看][捂脸]

何况对史书再编和修订是很正常的事。后汉书杨终传: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

而李世民就因为史官玄武门之变用春秋笔法含糊其词糊弄过去

李世民让史官不要避讳“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就被扣上个改史的帽子,而且宣扬的越来越夸张

有人可能说,如果李世民没改史,那为什么唐书和***创业起居注有些内容不一样?

首先要说,每本史书内容细节有出入是很正常的,这并非是只有唐朝史书才会出现的情况,而是普遍规律,就比如汉书和史记大部分内容都是互“抄”,但内容仍然有出入和不同,更别说其他史书了。

雁门之围后,突厥数次寇边《***创业起居注》里写:

自尔厥后,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哇,李渊好大的威风,好强的用兵手段,一来马邑就把突厥吓的丧胆,不敢南下,孙吴韩白岂能及也?

然而奇怪的是,高祖如此神威,第二年五月竟然发生“突厥数万骑抄逼太原”此刻高祖正在镇守太原,这就尴尬了怎么如此自相矛盾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污点多吗现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朱温 唐朝 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