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小史卷三_明史243卷

kodinid 1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历史小史卷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史243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的时候选皇后是怎么选的?

1、明朝选皇后的制度很规范,是一步步筛选出来的。第一步是试镜。每当皇帝到了结婚年龄,皇宫就会派太监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到十六岁的***,其中五千由皇族支付,其父母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北京进行第二轮挑选。在第二轮选拔中。

2、倒数第二轮是“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50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最后由皇帝钦定一名皇后。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

明朝历史小史卷三_明史243卷-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终选最后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克敬,总理皇帝选婚之事。后宫由住在慈宁宫的万历帝的刘昭妃(寿八十七岁),时为太妃,掌管太后宝玺。最后由天启帝钦定。

4、明朝皇后的挑选做法,是通过资格资格把关后,再按照标准条件进行筛选。其方式主要是“逐级筛选淘汰法”。即: 第一步是“海选”。

明朝明英宗留下“罢宫妃殉葬”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明英宗诸多英明,相对于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损失而言,都变得杯水车薪、不值一提,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对朱见深的遗言,却让后宫嫔妃们感激不尽。

明朝历史小史卷三_明史243卷-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宫妃殉葬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朱元璋之后成祖朱棣以及仁宣二帝也都遵照了这一殉葬制。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时,才留下遗诏废除宫妃殉葬制。

他的妃子不需要自己的死而殉葬,明英宗废除了殉葬这个残忍的做法。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朝妃嫔殉葬制度非常残酷,这个制度的终结者是明英宗朱祁镇。朱元璋留下遗嘱,在自己死后,将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为自己殉葬。给朱元璋陪葬的嫔妃就多达四十六人,宫女有十几人。

明朝历史小史卷三_明史243卷-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后宫惨烈“生殉”陪葬内幕:明朝殉葬制度

明太祖创明“生殉”陪葬制 明代后宫中还长期保留着以妃嫔、宫女为死去帝王作“生殉”的陪葬制度,这应该是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有26子及16女。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后宫妃嫔共有38人被迫自尽殉葬。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

但在大明朝前期,又都再次发生了妃子殉葬的规章制度。明英宗之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是***公开的做法,丧生于殉葬的妃子,数量达几百人之多。这类殉葬的妃子,大部分都没有子女或是地位较低。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

皇帝酷爱斗蛐蛐,派人到江南取回蛐蛐。蛐蛐的价格直线攀升,要卖到数十两黄金一只。当时在枫桥又一个粮仓的官吏,被郡守派去找蛐蛐,在找到一只最好的蛐蛐后,他用自己所骑的马来运送这个蛐蛐回驻地。

明人吕毖《明朝小史》记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因为宣德皇帝喜欢蟋蟀,上行下效,导致蟋蟀的价格疯涨,高达十数金,堪称离奇。

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而明宣宗朱瞻基便是一个对蛐蛐十分钟情的皇帝,江湖人称:太平天子,促织皇帝。《明朝小史》中这般记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明成祖用朝鲜神秘女子陪葬的动机

最重要的原因,明英宗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患难与共,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

当时明成祖朱棣驾崩之后,他后宫中的那些嫔妃就没能逃脱殉葬的命运,全都成了他的陪葬品。在这众多的嫔妃之中,其中还包括一位来自朝鲜的嫔妃,丽妃,特殊的是她是一位朝鲜人。

因为朱棣怀疑这些女子都跟宠爱的权妃之死有干系,最后这些人不是被朱棣杀死就是被朱棣要求陪葬了。

让朱允炆退位,但是历史上朱允炆失踪,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朱允炆去哪儿了。

在这座巨大的悲剧舞台上,朝鲜选献的两名女子尤为凄惨。一位叫做韩氏,另一位叫做崔氏,它们勉强属于皇帝身边级别很低的“小老婆”。可能,朱棣都没来得及亲近她们。

明朝历史小史卷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史243卷、明朝历史小史卷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明朝 殉葬 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