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历史题明朝名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题明朝名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一些人物赏析,评价。初二水平(除于谦,张居正,王明阳)?
朱厚照,被称作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位皇帝。他贪图享乐,宠八虎,建造豹房。自称威武大将军。偷偷跑出国界。但是他并不昏庸,他在朝廷中政事听李东阳等贤臣的,应州大捷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面对固执的大臣和对自己刻薄 的建议只是一笑了之。他不信佛教思想“今生痛苦,来世享乐”而是信王守仁的观点“我们要为自己活着”。他不爱皇位,只求自由。他追求自由平等,认为***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
明末姚光远是忠臣吗?
是!
2022年最新上映的电影《延平王郑成功》讲述了姚光远在保护郑成功的一次突围战中生死不明,竟在数月后无恙而归回到了郑成功身边,面对众人对他的质疑、污蔑、暗杀,他背负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和心理阴影,依然义无反顾的为郑成功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即便是割舍挚爱的女人也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守护郑成功的周全的故事!
大明名将众多,若要排出前五位,谁能上榜?
第一名:朱元璋
从乞丐到皇帝,从一个小兵到明朝皇帝!朱元璋从白手起家到统一天下,靠的就是他自己的军事才能;朱元璋在多次生死存亡之战中以少胜多——第一次队伍扩大,鄱阳湖之战对战陈友谅60万汉军!作为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上马能够打天下,下马能够治江山!虽然这是一位皇帝,但是朱元璋的军事天才是极其彪悍的,当初朱元璋离开郭子兴的时候,选了徐达、常遇春、汤和等24人,这些人后来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将,后来又有了傅友德、朱文正、蓝玉等等名将!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推翻元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打出了一场有一场的漂亮的战役!
第二名:朱棣
朱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将,上马能抡大刀片杀敌,夺得天下靠的不是运气,是过人的军事才能!这位夺了侄子皇位的皇帝,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名将,在排行榜里面排到第二位也是可以的!在朱元璋晚年,为了打击北方的北元政权,派遣了朱棣北伐,朱棣率领大军到达北方蒙古,当时的斥候探到北元首领的地方,当天下大雪,朱棣命令军队冒雪前行。当蒙古人还在认为明军不回来,自己在军营里喝酒,结果忽然听到外面人马嘶鸣!蒙古首领大惊,自己已经被明军包围了!朱棣只要一声令下,明军会立刻杀了他!可是朱棣没有,蒙古首领十分的钦佩,前往朱棣哪里投降,从这一刻开始,朱棣不仅仅能够***还能诛心,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后来,朱棣能够放胆打到南京,除了建文帝迂腐之外,就是朱棣已经摆平了北方,以及自己超人的军事才能!朱棣后来为了巩固明朝***,再次御驾亲征!灭掉了北方蒙古军事力量!
第三名,戚继光
在明朝陆战海战都在行的,恐怕戚继光是一个!戚继光不仅仅是一个名将,而且还有兵法传世《纪效新书》;戚继光用数年时间就平定了东南的倭寇;而后到了张居正时代,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掌管整个大明王朝的北方防线!在戚继光的时代,整个明王朝都是稳若泰山!同时期的还有李成梁、谭纶(文官,可是喜欢轮刀片上阵杀敌)俞大猷等
第四名,袁崇焕
整个明朝时间跨度太长,我就从明末排出四个吧!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既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孙承宗,为人臣者替君忧
孙承宗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
宁锦防线成为清(后金)入关的最大屏障,以后取得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都与此防线有关,后来由于朝廷诋毁,请辞回乡,最后依然能带领百姓抗击清军,孙承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一代爱国忠臣也。
第二张牌:卢象升,重整山河救河山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卢象升,重整山河救河山
明朝既然能够扫平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国中之良将自然很多。若要排出前五位,***儿海击败北元的蓝玉都排不上号,这五位实在是太牛了!
五、傅友德。洪武四年(1371年),傅友德拜征虏前将军,挥师伐蜀,顺江而下,攻克成都;洪武五年(1372年),追随冯胜北征大漠,其作为前锋攻入甘肃,七战七捷,创下奇迹;洪武六年(1373年),出师雁门,生擒伯颜帖木儿;洪武十四年(1381年),拜征南大将军,率蓝玉、沐英等攻入云南,迫使元梁王及其妻子投滇池而死。朱元璋曾评价他:“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大学士焦竑评:“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
四、冯胜。洪武元年(1368年),冯胜逆黄河而上,连克开封、洛阳,直奔潼关,拿下陕西;洪武三年(1369年),冯胜拜征西大将军,率副将傅友德出兵甘肃,连战皆捷,横扫扩廓帖木耳于塞外,俘获牛羊数十万。洪武二十年(1387年),随着徐达、李文忠等名将的逝去,北元太尉纳哈出常常袭扰辽东边境,为此太祖决定命冯胜为大将军,蓝玉为副将出师辽东;纳哈出久闻其大名,便以诈降换取逃跑时间,但被常茂识破,直接砍断其手臂,余众二十万人马投降,其余溃逃。
三、李文忠。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在征讨途中暴死,李文忠授命代管其军队,深入太原、大同、宣府,擒获平章刘帖木、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拜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出师野狐岭,降服兴和守将;闻之元少主于应昌继位,便连夜奔袭,直捣“黄龙”, 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洪武六年(1373年),李文忠出师塞外,于白登山擒获太尉不花。
二、常遇春。1355年,***石矶会战中,面对防守极为严密的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部,常遇春驾驶孤舟冒着枪林弹雨挥戈勇进,冲入敌阵,大破蛮子海牙。1360年,鄱阳湖大战时,常遇春力战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救出被围攻之朱元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久,常遇春对陈友谅发起火攻,尽毁其战船,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洪武元年(1368年),常遇春作为徐达副将,沿运河北上,大都不战而降;次年,北攻元朝上都开平,迫使顺帝北逃应昌。朱元璋评价:“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一、徐达。熟读史书的朋友一定会知道,徐达对大明的贡献不亚于卫青(横扫匈奴)、李靖(消灭突厥)对汉唐,他堪称开国第一名将,不世出之良将。只要有徐达在,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蓝玉等名将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只能作为副将追随。朱元璋评价他:“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题明朝名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题明朝名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