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粮食产量创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粮食产量创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一亩田产多少米?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对明代全国粮食的平均亩产量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南北方亩产加权平均后的结果是每明亩生产2.31明***粮,明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0225市石,也即约每亩2.362市石。每市***粮按照134市斤计算,则平均每明亩生产原粮316.5市斤。明代的一亩相当于现在的0.9216市亩,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亩产量是平均每市亩生产原粮343.424市斤。
明朝田赋的税率,各地不一;土田的归属不同,来源不同,税率亦不相同,因而不免发生畸轻畸重的矛盾。一般说来,官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苏、松、嘉、湖、常、杭诸州浙西地区,因土地肥沃,又曾是张士诚统治之地,故田赋独重,亩税有的达二三石。而浙东之地,田赋极轻的现象也存在。“洪武元年有司奏,定处州七县田赋,亩税一升。”这个税已较一般民田田赋少二升三合五勺,但“帝以刘基故,命青田县止征其半。”刘基是朱元璋的得力谋臣,所以,朱元璋对他家乡特别优免,每亩田赋只有零点五升。
古代一亩地产多少水稻?
稻谷每造亩产大多是在400-800斤,高产的可以超过千斤,年产大多是在800-2000斤。在古代稻谷的亩产非常低,一般不会超过200斤。
两棵稻谷之间一般地块行距30―33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1.6―1.8万穴,每穴2―3苗为宜。在高产田里,穴距可以密到8厘米左右。
明朝是南方平均水稻一年亩产五百斤,宋朝以前北方亩产粮食二百五十斤(二年三熟)也就是年亩产三百七十五斤,宋朝之后北方气候变冷,生态破坏,产量降低.故宋朝以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清朝时亩产上升原因是推广了玉米和番薯。
明朝一斗是多少斤?
约18斤
古代斗是盛粮食的器皿,后来衍生出计量的作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彰显了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古代,时代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斛和石通用。如:在汉朝,一斗米约4斤;唐朝,一斗米约6斤;宋朝,一斗米约12斤;明朝,一斗米约18斤;到了现代,一斗米12.5斤。各朝法律都不尽同,但在自成体系的换算中还是比较精确的。
洪武时期一石粮食的价值?
明代洪武时期即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期,明代一石四钧,一钧30斤,但一石米的话应该是容积单位,合10斗或100升。当时594.6克为现代的一斤,一石米大约在92-94公斤左右。明朝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能够购买400斤大米,明代一石大米能卖2.15两银子。换算到现在,一石大米按单价3元一斤计算大概价值560元人民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粮食产量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粮食产量创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