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了

kodinid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为什么我国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大都是总结,而无多少创新?
  2. 为什么写明朝的小说那么多?
  3. 历史上,明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殖民?
  4. 明朝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时期?为什么会这么划分?

历史:为什么我国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大都是总结,而无多少创新?

在意识形态落后的封建时代.重农抑商,对于工业技术认为是奇淫小技,教育中根本没有数理化的课程。尤其是清***闭关锁国,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了一个世纪。

国家就不鼓励人们去.发明创造,秀才举人只会做一点八股文,只凭几个补碗钉锅的小工匠能有什么发明创造。

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了-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写明朝的小说那么多?

都是《明朝那些事》掀起的浪潮。

我当初可是加班加点,不惜爆肝的看完了《明朝那些事》。从此之后,我对于明朝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还有比这更离奇转折的故事吗?

所以,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解说,写明朝的历史小说之所以如此多,就因为读者群太过庞大,很是供不应求。

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了-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明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殖民?

明朝没有明吹想的那么大,移民往哪移,内地那几个省,哪个省敢接收,那不是串亲戚,哪都是难民,要吃,要喝,要地的。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明朝管的了吗?明粉不说这些都属于大明吗?这点人口还移民不了?(清朝能打脸不)

这事首先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前者虽马上得天下,内政外交理念却十分追求和平、稳定。对内朱元璋希望建立一个沉静稳固、和谐温饱的小农社会(这与其出身有很大关系),对外则重塑“朝贡体系”并明确将周边15国列为“不征之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反复强调和教育子孙,切勿“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虽然他也曾对弑主篡位的李朝李成桂、安南陈叔明等藩属国首领严厉斥责,甚至威胁动武(朱棣上台后出兵灭了安南),但用意还是为规范藩邦秩序,构建以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从而实现列国“相安于无事”“共享太平之福”的终极目标

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了-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不征之国”政策影响深远,有明一代15位皇帝(不含朱元璋)都基本上遵循了这条“祖宗家法”。唯有好大喜功的朱棣忽视父亲告诫出兵安南,结果折腾了20多年、先后遣重兵80余万仍不能完全压服当地叛乱,最终在朱棣死后被迫撤军。这一空耗国力、得不偿失的惨痛教训也反向证明了朱元璋战略决策的高瞻远瞩

不过,也不能讲朱棣完全违背祖制——他在位时发起的“郑和西洋军事外交活动,看似兵威浩荡,却对沿途大部分国家友善相待,可见从明朝统治者内心就对海外殖民“不感冒”。

其次,明朝人口压力一直不算很大,特别是明初近70年间,国内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较小。史载,直到朱元璋统治晚期的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官方统计的户籍人口才7000多万,此后历经200余载繁衍生息,到17世纪初明朝人口逐渐增至近2亿,但与康乾盛世末期人口突破3亿还相差很远

可见,用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千万公顷耕地(朱元璋统治晚期耕地面积突破850万公顷,万历年间突破1000万公顷大关)养活天下子民,起码在明代中前期都并非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对于素有安土重迁观念的中国老百姓来讲,除非遭遇大灾荒或官府强迫,否则很少有人会想着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去异地生活乃至海外殖民

以明朝最有名的几次国内移民为例——无论移民大西南还是移民西北地区,都是明帝国出于镇戍边疆而***取的军事措施。史载,仅洪武年间明朝官府就实施了军民总人数多达1100万的庞大移民***。

回答指出是伪命题,没让出题者开心,就发不出来吗?我那么多字都出不来?既然如此,简单说试试,明朝因为宗教民族关系,改了两次民族,直到下西洋结束后才改为汉人。不信输入郑和下西洋,印尼,***,一试便知有殖民。

明朝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时期?为什么会这么划分?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368——1449年上升鼎盛

土木堡之变

第二时期:1450——1505年平稳渡过

明孝宗去世

第三时期:1506——1587年有所衰退

张居正去世

第四时期:1588——1644年走向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为什么很少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