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解析历史唐朝后期李隆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解析历史唐朝后期李隆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玄宗之后是谁继承大位?
唐玄宗之后是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继位。当时安禄山叛变,并且进攻长安,无奈之下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唐肃宗李亨继位。
唐肃宗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杨家,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李亨出生以后,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是太子姬妾,所以杨氏就将儿子送给了王妃抚养,之后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对他百倍呵护,极为疼爱,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但是李亨受到了不少的宠爱,马嵬驿兵变后,李亨被唐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不久之后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后来他迎回了避乱出逃的父亲玄宗,但是却在宫廷政变中去世。
唐朝时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青命运如何?
寿王李瑁在杨玉环离开的第二年就为自己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孝期满后唐玄宗就为他另娶了韦氏女,之后便被玄宗冷落,他与韦王妃相濡以沫共养育了5个儿子 三个被封王于大历十年逝世。从史料上看李瑁是一个聪明懦弱的识时务的人。
如果肃宗先于玄宗辞世,那么玄宗能否复位?
唐玄宗主观上可能会有这个愿望,但现实情况不允许。
清朝才子郑板桥有诗云:“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说的就是身为太上皇之苦。这个苦不仅指门前鞍马稀少、受人冷落,更有生命威胁。
***骨肉无亲情,唐玄宗是深有体会的。开创了极盛之世后,玄宗由明转暗,任用奸相、沉于享乐,引来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宛转峨眉马前死,玄宗却是掩面相看救不得。为避免父子相疑、再起内讧,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依靠朔方军平叛。沿蜀道入川的唐玄宗,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等安禄山被杀,唐玄宗回到长安后。他先是被监视居住在兴庆宫(南内),三年后,又被强行移居至西内。起因是宦官李辅国向肃宗进谗言,说玄宗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等图谋作乱。白居易有诗云:“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街红不扫。”可见玄宗的生活是多么的凄冷荒凉!
在移居西内的路上,李辅国率五百奇兵,剑拔弩张地拦住玄宗,图谋不轨。玄宗心惊胆战、吓得几次险些坠下马来。性命攸关之际,高力士挺身救主,上前大喝:“五十年太平天子在此,谁敢无礼!”终于镇住了局面。事后玄宗拉着高力士哭说:“要不是你,我险些成刀下鬼了。”玄宗无恙,高力士却因此被流放巫州。
可见,不做皇帝了,不仅当个富家翁都不可得,连性命的保全都是问题!若有机会复辟,玄宗应该是求之不得,可毕竟已经物是人非,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切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即使肃宗死于其父玄宗之前,唐玄宗也不会再复位登基。他会另立皇子,再传皇位。自己也不会再重新那个既尊贵荣耀又痛苦伤心的皇位,所以肃宗如果死在其父之前,玄宗不会再复位,会另立其他儿子登基。
不太可能。原因有三:第一、唐玄宗威望已失,不受拥戴。作为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唐玄宗曾经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上都有着无上的威望,但因为他晚年昏聩,宠爱杨贵妃,奢靡无度,重用奸臣,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江山破碎,生灵涂炭,让他失去了民心,败光了威望。太子李亨自立即位成为唐肃宗后,他虽被尊为太上皇,但并没有什么权力,甚至他想给死去的杨贵妃迁个墓都办不到,忠于他的亲信也都被清洗,高力士被流放,陈玄礼被勒令致仕。而历史上也从无子死父即的先例,所以哪怕唐肃宗先于唐玄宗去世,唐玄宗也不可能复位。
第二、唐玄宗年事已高,难以复位。唐肃宗即位时,唐玄宗已经72岁,这在古代皇帝中已经算是高寿了,这个年龄的老人行动迟缓,头脑迟钝,无论是精力还是脑力都无法胜任繁重的国事处理。事实上唐玄宗晚年昏聩与年轻时英明神武判若两人,正是年龄带给他的变化。
第三、唐玄宗心灰意冷,无意复位。
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了杨贵妃,贵为皇帝却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唐玄宗的心痛可想而知,成为太上皇后,他对杨贵妃之死依然无法忘怀,每日对着杨贵妃的画像垂泪,哪里还有心思去争皇位呢?
公元762年5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去世。
13天后,5月16日,唐肃宗李亨病逝。
这个时间差,常常让我想到慈禧和光绪帝的死,如果李亨先死,李隆基会不会复位?换句话说,李隆基是不是被李亨在临时前所杀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李隆基能否复位不是关键,关键是李隆基有这个可能,在***帝位相争中,可能便足以被置于死地了。
1、李亨本是篡位夺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遂唐玄宗逃离长安避乱。在马嵬驿,高力士和陈玄礼动用禁军诛杀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之后护送李隆基入蜀。但从马嵬驿开始,太子李亨并没有跟着入蜀,而是分兵北上灵武。
北上,并非李隆基的意思,而是李辅国之谋,李辅国想要成为李亨的高力士。
之后,李亨借口“江山险阻,奏请路绝”,并未请示李隆基便自立为帝,奉李隆基为太上皇。后来李隆基之所以默认了这一事实,是因为李亨得到了朔方军的支持,而在安禄山造反、哥舒翰的河西、陇右军全军覆没之后,朔方军已成为唯一可以护驾的野战军。
但李隆基是不甘心的,这从他册封永王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镇守江陵,与李亨分庭抗礼便能看出来。
最终,李璘败于李亨之手,李隆基便没有了抗衡的资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解析历史唐朝后期李隆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解析历史唐朝后期李隆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