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最大谣言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最大谣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网上对“晋商在明末通敌卖国,甚至明亡都有晋商的责任”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性?
晋商在明末通敌卖国,这是真实的史实,因为晋商通敌、甚至资敌,所以才导致了明末,无论关外如何遭灾,清军总能安稳度过,不仅如此,通过晋商的资助,清军变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如果说以范永斗为代表的这群晋商要为明亡负一定的责任,并不算过分。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晋商是如何通敌助敌资敌的。
话说,在朱元璋跟元军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晋商以民族大义为要,无偿资助了朱元璋大量的物资和钱财。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感念晋商对他的帮助,便给予了晋商以贩卖盐铁的权力,要知道,在古代盐铁可是官营的,所以民间商人经营盐铁生意,那绝对是非常暴利的,就这样,晋商逐渐发展起来了,并逐渐成为了大明国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后来,因为晋商地处边关,晋商逐渐开始和周边少数民族做起了生意,其中就有清军。晋商有经营盐铁生意的权利,所以囤积有大量的物资,而清军地处冰天雪地的关外,最缺的就是物资,所以,当晋商和清军搭上线后,在真金白银的帮助下,双方迅速结成了同盟。
不仅如果,为了能跟清军做更多更大的生意,晋商不惜耗费巨资在大明国内为清军打造了一个超强的情报网。
于是,在明末,明军与清军的战斗中,晋商不仅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同时还事无巨细的向清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明的情报。
可以说,一无所有的清军正是依靠着这些军事物资和情报,从而将明军一一击溃的。所以,难道晋商不应该为明亡负责吗,当然应该。
出卖祖国的人从来就不会有好下场,虽然晋商在清军入关后,被封为了“皇商”,一时风光无两。
举个例子,说明
清廷入关后,爱新觉罗家曾经在紫禁城宴请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家商户,当时顺治帝还准备给他们加官进爵,虽然被推辞掉,但仍然把他们纳入内务府,封他们为八大皇商。其中,对范永斗赏赐更甚,不仅让其主持内务府商贸,还把张家口商圈整个赐给他当世业经营
试问,如果这些人没有贡献,爱新觉罗家吃饱撑的给他们奖赏?而作为商人,他们对清廷的贡献又能在何方?
不外乎沟通关内关外,输送军需物资,做带路党吧
再想想,能做到让爱新觉罗家宴请赐爵,他们的“生意”得做多大?
战略级称得上了吧
据史料记载,无视明朝禁令,无数粮食铁器情报等被八大商想方设法流通至辽东爱新觉罗家。据说,爱心觉罗家的八成粮食、六成铁器以及全部的火药供给,都由晋商提供。情报方面,仅关防,就详细到守将姓名喜好、士兵数量和装备清单……
这些人***,都搏下“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名声,唉
套用一句俗语,“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商人重利无可厚非,但商人也是国之一份子
当然,清和明关系,不是现在意义的国与国,大清类似叛乱立国,晋商卖国也算不上,他们更接近站队
不过,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帮人真的***,汉奸
明清时,张家口有一个山西介休籍的范姓富商家族,就是靠和满蒙地区做生意发的家。都说富不过三代,这个家族最终传承了十几代,后人做到了清朝的太仆寺卿,二品大员。
起初范家也是介休走西口的普通商人,但是明初朱元璋对漠北用兵,实行了食盐“开中法”。也就是商人帮助朝廷把粮食运到边境前线,然后换取“盐引”(食盐特许经营许可证),可以做原本由朝廷垄断的食盐专卖的生意。
范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的家。范家逐步发现了更大的生意可做,那就是跟草原上的蒙古人做生意。蒙古人除了马匹什么都缺,内地的东西,盐、茶、瓷器、丝绸、布匹、铁器,等等,只要能运来,就有销路。明朝对蒙古各部时打时和。无论是打是和,对于范家而言,生意却越来越兴隆。榷场贸易,就大量跑货;边境封锁,就囤积居奇。
范家在张家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做出了口碑,成为了张家口有名的“晋八大商”。范家传到第七代范永斗这一代的时候,历史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范永斗做生意非常讲信义,人称"贾于边城,以信义著"。他是张家口跟满蒙做生意最大的商家。他不但垄断了当时河东、长芦盐业这些传统基本盘,而且还在后金的帮助下,垄断了东北的人参收购。
而人参是明朝宫廷流行之物。努尔哈赤也不过只拥有50道敕书,可以直接到京城贸易人参,供应远远赶不上市场需求。所以大量的人参通过范永斗等晋商的渠道流入京城,范永斗等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与此同时,后金反叛,需要的明朝禁运的战略物资也就越来越多,比如铁器、火药、火枪;还有军事情报等。
这些商品本身都是赚钱的门路,对于范家而言,和后金的关系自然就变得格外密切。当然范家只是张家口的“八大晋商”之首,做这些生意的,不只是范永斗一家。还有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等几家。他们几家也可以说垄断了民间和后金的贸易。
1626年,“宁远之战”后,明朝开始对后金实施贸易封锁,实行经济制裁,重要战略物资不允许流入辽东。因为此刻无论关外关内,都因为粮食歉收,饿殍遍野。关内流民四起,关外是雪灾导致牲畜纷纷冻死,后金也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晋商却认为做生意,得讲诚信。依然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各种地下渠道,向后金转运其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资。
“晋商在明末通敌卖国,进而导致明亡?”像素想说这应该是“合法商人”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
细数明朝商人,其中要数晋商的实力最为雄厚。其实,此外晋商的崛起也并非是从明中后期才开始,而是早在朱元璋时期,因为山西的商人多次资助朱元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投桃报李,给了晋商们“盐引”的文书,而晋商也正是因为有了“盐引 ”,进行合法的盐铁贩运了。
我们要清楚,在古代盐铁属于战略物资,自汉武帝起,盐铁便属于官营,因为盐铁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而晋商则是靠着这个盐铁的通商特权,在明朝得以迅速崛起。并在明朝取得举足轻中的作用。
我们从晋商的发家史上来看,晋商的发展离不开明朝的支持。只不过明朝灭亡后,晋商依旧凭借着自己在明朝所保存的家底依旧在清朝持续发展。
甚至晋商在清末慈禧、光绪西逃之际,捐了十万两白银让慈禧得以度过难关,也因为乔致庸帮助慈禧的原因,让晋商得以在混乱的年代再上一层楼。想一想得大明恩情才得以快速发展崛起的晋商,最终报效的却是清朝的慈禧,这说起来的确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当然,彼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覆灭二百余年,这也无可厚非。
但说晋商在明末通敌卖国,像素觉得这一说法还是有待考究的
首先,我们根据网文所说的,晋商通敌的证据是,努尔哈赤起兵后所发布的“七大恨”是由晋商所带到内地,这极大的影响了明朝的民心,并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其实像素想说这一说法并没有任何根据!
试想一下一个胡编乱造一个文书就能决定明朝的覆灭与否?如果真的有用朝廷还需要养那么多兵马?而且根据《明实录》的记载,“七大恨”也并非是由晋商带到内地的,而是东厂的太监们。
其次,晋商在明朝的所有活动都是合法的,如果非要将明朝的覆灭与晋商扯上一点关系,那唯一能说的就是晋商曾开展过东北与蒙古草原的边市贸易活动,换取东北的牛皮等物资。从中谋取暴利。
但,说白了这是商人趋利的本性,上升不到通敌卖国吧!而且当时互通贸易的也不仅仅只是晋商,而且贸易的东西大多为丝绸等日用品,这一点在《满文老档》中有记载,难不成一匹丝绸就可以导致明朝的覆灭?
此外,清朝早在努尔哈赤时期便已经开矿炼铁了,盐也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明朝提供盐铁一类的战略物资,所以像素说题主所问有待考究!切莫听之信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最大谣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最大谣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