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kodini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言官和御史区别?
  2. 明朝的言官对明朝的发展起了多大作用?有人说是言官导致了明朝的覆灭,是真的吗?

明代言官和御史区别?

没区别,言官包括了御史

言官制度是言官权力的保障,明代言官制度在太祖统治时期基本确立。在明代,言官是给事中和御史的合称,其组织机构为六科和都察院。明太祖起于布衣,深知权力的重要性。朱元璋建国后,***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统治,其中最重要的是洪武十三年正月,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借此废除了限制皇帝权力的丞相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于六部,之后又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提高。明太祖为了加强对六部的控制,规定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大大强化了皇权,然而朱元璋对此仍有诸多不放心,担心六部权力过重而威胁

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言官对明朝的发展起了多大作用?有人说是言官导致了明朝的覆灭,是真的吗?

言官,说到底不过顾问,备谘询而已,并无什么大作用,听与不听,全在皇帝。如夏原吉劝谏永乐,被关进了狱中,待仁宗登位才放出来;永乐要迁都北京,反对的人不少;正德要下江南巡游,多少言官上表劝谏;海瑞言辞激烈地批评嘉靖,有用吗?说言官制度颠复了明朝,是天大的笑话!明末,各种社会矛盾极端尖锐,要挽救危局,需要一个英明的君主和一批能干的大臣,问题是崇祯能力欠缺,又害怕承担责任,例如对清议和吧,他就不敢決断,害怕落下个骂名,想把责任推给臣下,这样一来,谁为他效命?要是他象正德一样,不顾言官反对,一意出巡,先和清签了和议再说,那些言官又奈他何?咸丰慈禧都和外国侵略者签过约,还反天了不成?就是列宁,知道打不过德国,只有暂时妥协,也不顾大批"言官"反对,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尽管屈辱不堪,但为新生政权嬴得了喘息的时间,历史已证明了列宁的正确。所以,明朝灭亡,崇祯要负首要责任;永乐盛世,主要是朱棣的功劳,与言官的关系都不大。

水至清则无渔,人至察则无徒,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这几句话是清朝乾隆皇帝说的。明朝不过是朱皇帝的明朝,言官不过是朱皇帝的言官,固然能减少一些贪官污吏,但却是治标不治本。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成者王侯败者贼,城头变换大王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写照。言官不过是皇帝的工具而已,清谈也定然误国。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定国安邦之策,仅仅局限于评论一时之得失安危,眼中无长远眼光,既使粉身碎骨也难全皇帝一己之私心,只会让人痛心而己。

言官固然清高,也难免有帮派结党之弊病。清浊不同流而内斗,也于国家团结不利,言官不能从根本上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又不能侬据实际情况对经济制度进行变革创新,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仅仅寄希望皇帝做一个好皇帝,希望出现一个明君,岂不是与虎谋皮,狐***虎威而已!?

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明朝的灭完归结到言官头上,就和今天有些人大骂戏子误国是一般道理,无外乎是找个软柿子背锅,掩盖真正的问题。

翻开两千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王朝兴衰原因多样,但亡与言官的真没有,明朝自然也不例外。

言官制度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就有,汉朝的谏大夫,唐朝左右拾遗,宋朝的司谏都可以看做是言官,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对大臣劝谏的一种褒奖。

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可谓言官制度的集大成者,朱元璋泥腿子出身,带着一帮兄弟打天下,坐上朝堂后心里发虚,唯恐制衡不了这群虎狼之徒,所以就把以往临时工的言官固定下来,打造成一股制衡权臣的新力量。这一招武则天也用过,只不过武媚娘用的都是一些心狠手辣的投机分子,如周兴来俊臣等流氓无赖,用则用矣,终究是攫取权利的权宜之计,如同夜壶一般,用完了把粪便和夜壶一起扔掉,唯恐脏了自己的手。

朱重八是个自我要求很高的皇帝,对自己狠,对子孙也不留情面,不仅没有丢掉,还把言官制度发扬光大,在他看来,有言官的高压监督,纵然有一两个不肖子孙胡作非为,也不会酿成大错。

朱重八的初心很完美,言官的工作的确也做得不错,明朝的言官和早前的酷吏完全不是一回事,选人用人极为严格,一要不爱富贵,二要珍惜名节,三要晓知治体,个个都是三贞九烈的圣人子弟,品格学识刚刚的。刘基、夏言、于谦、王守仁、王世贞、郑晓、唐顺之、海瑞、袁可立、杨涟等都曾担任过言官,不仅没有误国,还是延续国祚的大功臣

那么为什么有人把明朝亡国归咎于言官呢,这与明朝中后期的党争有很大关系。明朝的党争,不问对错,只看立场。言官也被卷入其中,尤其是东林党崛起后,以高人一等自居,言官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如此一来,言官的公正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早年监督皇帝针砭时弊的正属性大大下降,间接造成了朝局的***。

但把明朝灭亡归结为言官是不合理的,对于灭亡的原因,可能要洋洋洒洒写一大篇,还不定有定论,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源于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而财政危机的根源主要是明朝庞大的皇宫贵族占据了太多的***,导致朝廷收入下降,无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加之明朝末年,气候异常引发大量自然灾害,民变四起,而辽东地区的满族人趁机作乱,内忧外患之下,明朝的君主又处置适当,才导致了王朝的灭亡,言官充其量没有尽职尽责,但要说灭亡,这帽子太大,背不起。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言官的历史意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皇帝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