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困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困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灭亡主要是财政困难,那么崇祯能不能壮士断腕搏一搏?
不需要壮士断腕,只需要一个绝对忠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在北京城里抓一批贪官就可以搜五六千万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啊,第二步向江南征工商税和矿税,第三,开海禁,这可是财源滚滚的,同时请宗室捐款,我相信是可以的,等政权稳固了,就减少直至取消宗室的俸禄,按劳分配。经济稳定下来了,就有钱打仗,有钱策反流寇和关外那些动摇分子。
谁说崇祯没有搏一搏?收三饷,剿饷、练饷和辽饷,全力压榨百姓,老百姓就是这样才纷纷起来造反的。至于有人问为什么不收工商税和矿税,为什么不开海禁?没办法,崇祯的老师告诉他,那是与民争利。如此而已。
明朝末年财政困难为什么不发纸币?
你好,谢谢邀请,首先在这里要说一下,明朝是有发行纸币的。就是大明宝钞。
明朝纸币发行时间
明朝初年的时候,也就是太主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曾仿照元朝的办法: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变故,开始钱钞兼用了,以纸币为主,钱为辅。后来因为纸币膨胀跌值,一切就以银钱支付了。
明朝纸币种类:
明朝纸币的面额分六种,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一千文,或者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当时金银只可以用来换钞票。其实就是只能卖给***。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用铜钱支付,交税什么的,七成用钞,三成用钱。二十二年的时候又加发了小面额的钞票。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
大明宝钞的材质和大小:
大明宝钞是用桑皮纸做的,长约三公寸6分4厘,宽约二公寸二分,(大概就是长30多厘米,宽20多厘米)属于中国最大的钞票了。但这只对于一贯钞,小钞还是要小的多。四周有龙纹,上面有“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框内两边各有四个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币样。小钞上面是一枚一枚排列着的铜钱,下面为“中书省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升六部,造钞属于户部,铸钱属于工部,所以宝钞上的中书省改成了户部。
明朝末年币值改革:
正统之后,宝钞就不通行了。只有官奉还是给的宝钞。
崇祯八年的时候,有人又提出币制改革,但是没有得到批准。一直到十六年,明朝***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时候,有大臣又提出改革,这次改革的办法是:一年发行五千万贯的钞票,发行后就可以减免五百万的租赋,连续发行四年则新练两响可以全免,五年后夏秋两税也可以减少,他们估计计算过全国的白银大概有两亿五千万两,所以主张连续发行五年,刚好把全国的白银收入国库。他们主张商民用白银来兑换钞票的时候,只需支付9钱7分就可以兑换一贯钞,交税的时候可以当成一两用,以为这样老百姓就会争相来兑,崇祯帝看过之后,就下令设立宝钞局,日夜赶造,但结果没人去买宝钞,商店都关门歇业了,当时传闻李自成要进攻京师了,才于十七年二月停止发行。蒋德璟说过,“百姓虽愚,谁肯一金买一纸?"
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而是一种价值符号,属信用货币,有一定的面值,但必须以某种信用作为担保。宋朝时期,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由***发行的纸币,它滥觞于唐代的飞钱。
飞钱,从唐朝开始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铸造铜钱的速度赶不上需要,出现了“钱荒”。于是一些商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联号,用飞钱来代替通行的铜钱作为交换工具,减轻对铜钱的需求。这个可以说是最开始得到纸币。
交子,交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机构发行的纸币,交子用纸印刷,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以标明面值和防伪,作为支付凭证流通,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法定纸币。
但是随着宋朝得到 冗兵,冗官,冗费问题长期困扰着宋朝的财政,对一直缺钱的朝廷来说,“忍不住”就把交子误当成了“***机”,限额发行、存足准备金这些制度一再被突破。所以交子开始贬值。被民间弃用。
元朝算是中国古代纸币使用最广泛的朝代,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写道:“纸币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拒绝支付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意接受它,用这些纸币可以买卖任何东西,同样可以持纸币换取金条。”不仅如此,元代宝钞一度还可以在其它有关国家使用,没有障碍。 但是同样好景不长,随着元朝朝政经济支出越来越庞大便开始了和宋朝一样把纸币当成了“***机”纸币大肆编制。也开始贬值。
至于明朝的货币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 那便是宝钞,朱元璋汲取了元朝纸币的弊端,发行纸币的同时也发行铜钱,在京师和各省设立宝源局,专事铜钱铸造。在纸币与铜钱并行的情况下。但是朱元璋发行的宝钞有于一点就是不能交税,同时宝钞只发行不进行回收,于是市面上的流行的宝钞越来越多,就开始了贬值。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还在世的洪武二十二年(1389),江西、福建一带面值2000文的宝钞在民间只能换铜钱500文;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宣德七年(1432)面值1000文的宝钞只值铜钱5文,宝钞“积之市肆,过者不顾”,正德以后朝廷遂放弃发行。
所以明末为什么不发行纸币?是因为从明初开始纸币便开始了贬值,同时老百姓也对于宝钞不信任导致的。除非宝钞可以兑现,但是明末已经经济困难了拿什么兑现?所以明末发行宝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发了也没有人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困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困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