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图片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宫廷服饰的特征?
  2. 唐朝的宫廷警卫制度是怎样的,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3. 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称是什么?

唐代宫廷服饰特征

特征是,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

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的宫廷警卫制度是怎样的,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前十二卫均管辖府兵,只有后四卫不辖府兵,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警卫以及皇帝的贴身宿卫。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和将军二人统率,下有长史、录事参军总管各卫日常事务,仓、兵、骑、胄四曹分别负责俸禄、给养、考绩、宿卫、马匹、兵械等具体事务。十六卫直接统属于皇帝,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需要命将出征时,一般由皇帝和宰相议定后,颁发诏令到兵部,由兵部再发下符契,与诏令一起同时颁下各折冲府或州郡发兵。除十六卫外,东宫官中还仿照十六卫建制设有十率府,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统管,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以上十六卫总称为南衙诸卫,因其官署均在长安洛阳两京宫城之南的皇城内。

唐高宗时,由宫城北门玄武门禁军发展而来的北衙禁军开始兴起,逐渐取代南衙请卫的职能。南衙诸卫则由于府兵制的废弃,逐渐成为闲司,其长官大将军、将军也变为武官升迁的官阶,不再拥有实际职权。

最先设置的北衙禁军是左右羽林军,玄宗时设左右龙武军,肃宗时又设左右神武军,以上称为北衙六军,各设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统率。唐代宗时再以神策军列入北衙禁军行列,德宗以宦官任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统率,因此神策军势力迅速发展,凌驾于北衙六军之上。唐代后期,北衙六军的大将军、将军等职也逐渐成为武官迁转的官阶,实际并无兵权。

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称是什么?

教坊

教坊,顾名思义就是教导传授技能的场所,首次出现于唐代。唐高祖武德年间,在宫内设内教坊,隶属于太常寺,以培养乐工、传授雅乐为主。唐玄宗时期,教坊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正式出现,蓬莱宫中有内教坊,宫外有左、右教坊,其中左教坊以舞蹈为主,右教坊以音乐为主。洛阳也设置教坊,地点位于明义坊。

除了中央教坊外,地方上也有教坊。唐玄宗曾经在洛阳五凤楼设宴,下令附近州县前来献乐,并依据质量高低进行赏罚。这一时期,太常掌雅乐,教坊掌俗乐,分工明确,极大地促进了乐舞繁荣,推动了歌舞盛世的局面的出现。

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的“太常寺”由***管辖。“大乐署”与“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大乐署监管雅乐、部分宴乐、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鼓吹署主管卤簿与军乐。卤簿即皇帝、皇后、太子、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鼓吹署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管理俗乐的机构称为“教坊”,教坊是宫廷歌舞乐人集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宫廷文化特点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教坊 十六卫 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