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是什么

kodini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内阁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内阁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与性质?
  2. 如何评价明朝内阁制?要真实最好举例说明?
  3. 明朝内阁多少人,前后人数有什么变化?
  4. 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架空了皇权?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与性质?

明朝的内阁制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宣宗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卓著的探索。影响;提高了新政效率,是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上,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如何评价明朝内阁制?要真实最好举例说明?

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最后再有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但大学时的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能代替皇帝做决定,最终的决定权都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权力高度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效防止了大臣控权,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明朝内阁多少人,前后人数有什么变化?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明朝内阁历史意义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架空了皇权?

内阁制度当然是加强了皇权。

但问题在于,明朝的***设置,是当年的偏执狂朱元璋设计的,整体架构是一个非常违背中国政治传统的小***。

换句话说,皇权即使在这个小***中占据了九成以上的份额,但是这个小***在整个社会中只有两三成的权力份额,那么等价于皇权在整个社会中,也只有两成多的份额。

明初的时候,明朝的直属武力还比较强大,军户制度还没有彻底烂掉,户籍制度还没有彻底烂掉,这时候明朝***在整个社会中,还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力量的。至于明朝的财政制度,那就更是奇葩又拉跨,复杂而低效的典型。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央武力涣散,军户制度彻底烂掉,户籍制度虚应故事,这种情况下,整个明朝***都变得软弱无力,再加上垃圾一样的财政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小,某种程度简直变成了西方经济学家最爱的守夜人***了。说的更明白些,明朝地方***不过是变成了地方豪强和士绅行使的一面“合法”旗帜而已。

所以,总结一下,在明朝***内部,皇帝的制度非常强大,官僚只能靠科举制度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抱团,利用传统和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他。但是面对整个社会的时候,明朝的皇权又非常的弱小,干啥都不行,想收点税上来都是做梦。

后面的满清吸取了这个教训,虽然清承明制,但是清朝有各地八旗驻军,这是对它控制地方力量的极大加强。而满汉不通婚等民族隔离制度,反而一定程度让这些驻军没有被地方势力所快速腐蚀和合流。而且清朝的核心武力没有遇到土木堡这种毁灭性的打击,是自然的、慢慢烂下去的。清朝核心武力的摧折,还要等到二鸦和太平天国。经过清世宗的一系列改革,在财政上面相对于明朝也强大的多。总结起来,就是有钱有兵,所以清朝***对于整个社会的权利份额,相对明朝要大得多。

而且清朝皇帝在***内部的集权程度,也比明朝更强,清朝那可真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巅峰,不管是军机处,还是密折制度,至少在信息流的传递和控制上面,比明朝强多了。

可惜,再完备的封建专制制度,也不过如此,上限摆在那里,烂起来快得很。到了嘉庆时期就不行了,而道光时期更加离谱,道光皇帝很简朴打着补丁,然而内务府把皇帝当作傻子糊弄,各种高价鸡蛋什么的比美军的咖啡壶有一拼。更有意思的是大臣根本不敢对皇帝指明这一点,而皇帝本人也的确不知道。对比下康熙雍正对内务府的控制,你就知道封建制度烂起来有多快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内阁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内阁历史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内阁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