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kodinid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定都洛阳历史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洛阳定都的时间?
  2. 唐朝都城是洛阳还是长安?
  3. 唐朝的都城是西安还是洛阳?
  4. 唐高宗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唐朝洛阳定都的时间

唐初定都长安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以住洛阳为主,直至在洛阳病死。武则天称制后,于光宅元年(684年)迁都洛阳。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

唐朝都城是洛阳还是长安?

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首都。618-904年首都为长安,904-907年首都为洛阳。

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因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辉煌成交,遂有盛世唐朝之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

唐朝的都城是西安还是洛阳?

的首都有两个,分别为长安和洛阳。


  唐朝的首都有两个,分别为长安和洛阳。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洛阳位于今河南省。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初唐定都于长安,657年,唐高宗李治建都洛阳,故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与坊分设的典型。

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高宗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长话短说,两个原因,一是粮食不够吃了;二是摆脱关陇集团的根据地。

先说粮食不够吃了。唐高宗时,因为长安人口过多,关中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有限,无法供养耗费巨大的官僚和军队如果从关东地区运送粮食,成本太大,不如直接将行政机构和禁军挪往洛阳,不仅可以就食于中原广大的土地,而且就算调运东南的粮食,运到洛阳的路程也比运到长安近,降低成本。

除了粮食,武则天迁都洛阳,营造新都,就是为了远离李家的大本营——关中地区。李家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们跟西魏八柱国的基本盘都在关中和甘肃。武则天篡了李家的天下,李家和他们的老哥们都等机会翻盘呢。所以武则天必须远离长安和关中,不仅在地理上拜托关陇集团,还要从精英人事上摆脱对方。武周一朝,宰相分别是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姚崇等,这些人要么出身关东豪族,要么进士出身,经武则天提拔,没有一个是跟李家有关的关陇勋贵。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古代皇帝选择迁都,首先考虑的一般都是自己的政治需求,所以迁都之时一般都会伴随着巨大的政治变动,比如改革甚至改朝换代。就像夏朝少康中兴之后将首都从斟鄩迁到了纶邑,商朝盘庚因为政治动荡和天灾而将首都从奄迁到了殷,周平王东迁则是因为京城被蛮夷攻破。秦国秦献公、秦孝公时期为了向东发展而迁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向南发展而迁都。而武则天和朱棣的迁都原因比较类似,他们都是为了摆脱前朝在旧都中盘根错节的势力网。

王夫之曾经说改朝换代“可禅、可革、可代,不可使夷类间之”,而武则天的称帝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方式,因为她打算称帝之时,唐朝尚且处于国运上升期,她所任用的官员和百姓基本上都在向李唐皇室效忠,而唐朝首都长安城正是这些人聚居之地,为了改朝换代,武则天就必须摆脱这些人。其实完颜亮、朱棣的迁都也都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宋太祖赵匡胤迁都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势力没有斗得过以晋王赵光义为首的汴京官僚集团的势力。

武则天迁都的另外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是“正统性”的问题,她想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就必须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所以她说自己乃是周王室的后裔,而周朝长期定都在洛阳,所以她迁都洛阳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定国号为周,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定都洛阳的历史原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洛阳 迁都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