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历史故事5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历史故事5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万户有历史依据吗?
明朝没有万户这个官职。倒是有个叫“万户”的人,据说坐在凳子上,手拿风筝、凳子上绑上烟花,试图飞天,中国史籍上没有记载,西方传教士记录了这个故事,所以万户在西方有一定影响,被视为航天的第一人,以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促织发生在明朝哪年?
《促织》中有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可见,聊斋志异的《促织》是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每年都向民间征索蟋蟀,宣德是蟋蟀天子朱瞻基的年号。
但在《促织》的故事里,并没有对明宣宗进行详细描写,只是在描述成名一家悲惨遭遇时偶尔提到。
蒲松龄《促织》开篇就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点名了故事发生于宣德(1426-1435)年间。宣德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宣德元年(1426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共计十年。
明朝将军徐达,有哪些历史故事?
徐达,是我们熟知的明朝一员大将,可以说,朱元璋的江山,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因此,朱元璋称他:“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徐达是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他比朱元璋小四岁,朱元璋称呼他为三弟。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招兵,就把22岁的徐达招进了军队。后来朱元璋发现徐达能力超群,于是委以重任,徐达也不负所托,先后大败陈友谅;攻克张士诚;后又与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可以说是骁勇善战、善于治军。
徐达为人谨慎,话语较少而思虑较深,特别是在朱元璋面前,愈加恭敬慎重,他的口头禅就是“咱不说”,这回咱就讲讲他的这个口头禅救了他性命的故事。
话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那是伤心异常,就把徐达喊到身边谈谈心。
徐达悲伤地说:“大哥,皇子们都来京城为太子服丧来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说:“三弟呀,你有所不知,他们都是冲着太子之位来的啊。”
徐达也就接着说:“大哥,朝廷也确实不能没有储君呀。皇子们能不惦念吗?”
朱元璋就问道:“三弟呀,你看这些个皇子当中,谁适合当太子呢?”
徐达,字天德,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死于1385年,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是怎么发迹的呢?
徐达,家世务农,生得身材魁梧,天庭饱满。少有奇志,刚毅勇武;喜好读书、习武,尤喜兵书策论。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郭子兴部帅朱元璋回家乡招募士兵时,与之相遇。两人纵论天下大事,一语即合,相见恨晚。二十二岁的徐达“仗剑往从”朱元璋所部,成为其得力的左右手。
徐达骁勇善战,能谋善断,为镇抚,收编零散义军和团练武装,训练成精兵,攻滁洲、和州,饮马长江,拔***石矶,克集庆(即南京),助朱元璋奠定了自己的基业。成为邵荣(大将军,后反叛被杀)、李善长(左丞相)以下,朱元璋最得力的干将。徐达一生,“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廓江汉,清淮楚,电扫浙西,席卷中原,声威所震,直连塞外。其间缚王降将,不可胜数”(《明太祖实录》)以盖世之功,为右丞相,魏国公,死后进爵为中山王,名列明朝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有四个儿子:
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
次子徐添福,早卒。
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
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其后代世袭定国公。朱元璋功臣中只有徐达一家有两位公爵。
徐达的女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历史故事5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历史故事5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