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甲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甲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是哪年?
明末清初即中国历史上(1600年~1644年)的历史阶段,当时刚好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所以简称“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刚好是十七世纪的中国(1600年一1700年),共经历了后金开国(1616年)、明清战争(1616一1644年)、明末民变(1628年一1644年)、大顺建立(1642年)、李自成破京灭明(1644年)、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军入关(1645年)、南明建立(1644年)、清灭大顺(1645年)、大西降明、又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南明与清朝的战争(1645年一1662年)、之后又经历三藩之乱(1673年)、康熙收复台湾等等
明朝末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
1644年是一个闰年,是农历甲申年,是猴年。这一年中国正值大明、大顺、大西、大清政权交替。1644年是中国明朝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这一年,发生由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战争时的一系列事变。
因1644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国难”。李自成大顺军在1644年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百姓多所死伤。
明朝末年是1600年左右,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1683年,清军***,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相传,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易经·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1644年左右。
明朝1368年建立,明朝末年是1644年。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历史真止于甲申之变吗?
1644年(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明朝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十分激烈。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在北京城上吊***。随后,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宣告存在了270多年的大明王朝灭亡,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所以历史学界通常将这次事变称为甲申之变。
(李自成)
甲申事变的发生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其中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清(金)之间的战争。在崇祯十四年到十五年之间,明朝和大金进行战争无法分身,李自成借助机会迅速集结起来了庞大的农民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进行起义,并在崇祯十七年在西安建立大顺***,随后向北京进发。当时,明朝廷内部有一部分大臣建议崇祯皇帝“南迁”,但是遭到了另一部分的大臣的反对,还有一些大臣提议退守山海关,但也被否定。由于明廷内部意见无法统一,大臣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耽误了援救北京的时机,遂导致了甲申之变的发生。
(多尔衮朝服像)
甲申之变发生后,清朝(金)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向北京发起进攻,并获得了吴三桂的支持和帮助,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三桂在被后人的评价当中被大多数人所“诟病”。随后,顺治在多尔衮的拥立下在北京顺利登基,定北京为都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长达200多年的清朝时期。
(顺治皇帝像)
就这样,我国的历史在这一年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发生了巨变,京城皇位三易其主。除了皇位的更迭,朝代的变换,据说在这一年还发生了狂风和地震等重大天灾,加之战乱纷繁,可以说,甲申之变的发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甲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甲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