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

kodinid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明朝的时候台湾是属于福建是管辖之内吗?
  2. 台湾明朝建筑风格?
  3. 为什么台湾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大陆开发?

在明朝的时候台湾是属于福建是管辖之内吗?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明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

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事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明朝时台湾是直属于福建布政使司的澎湖巡检司

明朝对台湾的重视不大,一度荒废,直到清军中原,才知道台湾的重要,所以基本上不管,也就直属于福建布政使司的澎湖巡检司。

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事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台湾明朝建筑风格?

台湾古建筑与福建古建筑,尤其与闽南古建筑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台湾古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史、文化史、教育史都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台湾建筑发展史即是一部台湾开发史。

早在公元前,台湾岛已有大批古“闽越”人渡海定居台湾,过着渔猎生活,成为台湾岛土著居民,至今他们仍保留古“闽越”人的原始生活方式——巢居穴处,生活朴质,没有君长,没有文字,不懂政治,靠一把长刀,众番协力,盖房遣屋,形成了高山族独特建筑形式。

为什么台湾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大陆开发?

这其实是个历史地理学的问题,尽管你在地图上看台湾离大陆最近不过一百公里,甚至在福建的某些地方天气好时可以远眺到台湾岛上的山脉,似乎给人一种古代汉人较容易开发和***的错觉

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事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实际上,因为台湾海峡多盛行“西南-东北”季风,导致古代大陆东南沿海的帆船前往台湾的航线会与盛行季风形成直角,很难航渡过去,反而更容易漂到琉球、吕宋甚至日本,这就是为什么古中国与琉球的联系都远比台湾紧密,为什么与大陆距离更远的琉球都能有华夏文明而台湾则迟迟无法出现文明,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如此。

另外澎湖与台湾本岛之间的水道海底的地形更为复杂,海流更加凶险,号为“黑水沟”,船只更难航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澎湖在南宋时就有***置官,而开发台湾则要迟至明末,***开发台湾本岛的时间会比澎湖还要晚几百年的原因

还有就是台湾在古代农业社会的价值很低,但胜在全球化大航海之后的商路和航道价值

南方***在中古时期缺乏开发台湾的动力,因为内地大量土地都未开发利用完成,等到大概宋明时期福建一带的人地矛盾才比较突出,此时才有成规模的福建***渡海垦殖。

蒋介石不说了,就说郑成功,明郑集团的前身是被明朝招安的海盗,其主要军事能力的来源就是东西方贸易的庞大利润,须知郑成功之前仅据有金厦二岛就能养活数十万大军与清廷对抗十余年甚至还能反攻南京,仅凭商贸就能收到每年数十万两的军饷供应,这在大航海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郑成功驱逐荷兰***的主要目的也是想独占整个中西商路的利润,只不过南京之役的失败也暴露了郑氏的军事实力,清廷马上决定通过迁界禁海消灭大陆的全部海洋贸易以扼杀明郑财源,这导致郑氏虽然占领了台湾但却无法再获取贸易利润,只能被迫转型为军垦屯田型政权,最后结局自然是归于失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明朝及以后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台湾 明朝 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