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史之乱过后的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史之乱过后的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由盛转衰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什么?
唐朝由盛转衰一般认为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而安史之乱只有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真是唐玄宗托了唐太宗天可汗威名的福!不然分分钟又是一次五胡乱华神州陆沉!
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大唐帝国的经济,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安史之乱彻底把***王朝中央朝廷的威严踩到了泥浆中!从此***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中央朝廷几乎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即使唐朝还有唐宣宗一样的明主,却不得不把一生的精力用在维持帝国的平衡和压制军阀上。
而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吗?很大程度上是的。为什么这么说?安史之乱看似只是一个偶然,是怀有异心的安禄山史思明一手发动的,但是这背后却是帝国军制的剧烈变革。***帝国赖以征战天下的府兵制在唐玄宗时期已经濒临崩溃,大量府兵失去土地沦为佃户,帝国已经无法征召到足够的士兵,因此唐玄宗废除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但是我们也知道,募兵制最大的缺点就是谁养士兵士兵就听谁的,这就容易造成尾大不掉。
***由盛转衰的最大教训就是,武装力量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安史之乱中的燕国存在了几年?
8年
燕国(756年-763年)是唐代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的割据政权。分为前燕和后燕两个时期。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5年),安禄山以四镇节度使身份公开反叛唐王朝。公元756年正月一日,称帝建国,国号大燕,历史上又称伪燕,称雄武皇帝,并改天宝十五年为圣武元年,定都洛阳,以范阳为陪都。
由于安禄山準备充分,且手握重兵集团,所以燕军一开始打得十分顺利,唐军迅速溃败,燕军如入无人之境。当年就拿下了长安、洛阳。大燕国疆域极盛时控制整个北方,玄宗逃亡四川。
但是燕国内部矛盾重重。内部的争权夺利,极大削弱了燕军的战斗力,这为唐军的大规模反攻创造了条件。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军收复两京。到了唐代宗初年,叛乱基本平定。
存在7年零两个月,燕国(756年-763年)是唐代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的割据***。分为前燕和后燕两个时期。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由于安禄山准备充分,且手握重兵,所以燕军进军十分顺利,犹入无人之境。 迅速就拿下了长安、洛阳。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庆绪联合中书侍郎严庄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十月,战争形势不利,安庆绪退出洛阳,逃亡邺城。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进兵解除邺城之围,杀死安庆绪,称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阳(北京市),改元顺天。上元二年(761年),史朝义杀史思明,即位为帝,年号显圣,诛杀皇后和太子史朝清。宝应元年(762年),唐回联军攻破洛阳,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史之乱过后的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史之乱过后的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